[发明专利]基于复合左右手折叠基片集成波导的多层双通带耦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6075.9 | 申请日: | 2012-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0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理正;周亮;姜伟;尹文言;毛军发;彭宏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5/00 | 分类号: | H01P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复合左右手折叠基片集成波导的多层双通带耦合器,是一种利用两个复合左右手折叠基片集成波导和公共金属层上蚀刻槽缝进行耦合来实现的双通带耦合器;复合左右手折叠基片集成波导由折叠基片集成波导和其中间金属层上蚀刻的交指槽缝组成;四个相同的共面波导结构两侧有一排金属化通孔,并通过盲孔与带状线连接形成输入输出端口;耦合器采用了折叠基片集成波导技术和宽平面耦合方法,具有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复合 左右手 折叠 集成 波导 多层 双通带 耦合器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复合左右手折叠基片集成波导的多层双通带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器为多层结构,自上至下分别为第一层金属层(1)、第一层介质层(2)、第二层金属层(3)、第二层介质层(4)、第三层金属层(5)、第三层介质层(6)、第四层金属层(7)、第四层介质层(8)、第五层金属层(9);在第一层介质层(2)、第二层介质层(4)、第三层介质层(6)、第四层介质层(8)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金属化通孔(10)、以及第二金属化通孔(11),第一金属化通孔(10)连接第一层金属层(1)、第二层金属层(3)、第三层金属层(5)、第四层金属层(7)、第五层金属层(9),第二金属化通孔(11)连接第一层金属层(1)、第三层金属层(5)、第五层金属层(9);在第一层金属层(1)的两端分别设有共面波导结构的隔离端(15)和耦合端(16),在隔离端(15)和耦合端(16)处分别有一个第一盲孔(13),第一盲孔(13)穿过第一层介质层(2)、并连接第一层金属层(1)和第二层金属层(3);在第五层金属层(9)的两端分别设有共面波导结构的输入端(17)和直通端(18);在输入端(17)和直通端(18)处分别有一个第二盲孔(14),第二盲孔(14)穿过第四层介质层(8)、并连接第四层金属层(7)和第五层金属层(9);在隔离端(15)、耦合端(16)、输入端(17)和直通端(18)的两侧分别有多个第三金属化通孔(12),第三金属化通孔(12)连接第一层金属层(1)、第二层金属层(3)、第三层金属层(5)、第四层金属层(7)、第五层金属层(9)。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106075.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访问私人数字内容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低轮廓人机接口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