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寒地山楂树种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0297.5 | 申请日: | 201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3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宪斌;赵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宪斌;赵晋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7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寒地山楂树种植方法。本发明解决了高寒带区域野生山里红濒临灭迹,原品种果实小、叶的药用含量低的问题,使野生变家种,有效的保证了寒地山里红品种资源的延续性。按此方法种植的寒地山楂树具有果实个头大、营养成分高、叶片肥厚,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无农药残留、无污染、无重金属或重金属含量低、大面积规范化种植质量可控,果、叶均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浆果和绿色中药材的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山楂树 种植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寒地山楂树大面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1)本发明提供寒地山楂树种植方法,适宜于寒地山楂树在±40℃环境条件下野生变家种、分散种植和大面积种植,包括:选地整地、繁殖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和贮藏保管。本发明的寒地山楂树植株移载成活率高,果实个头大、营养成分高、叶片肥厚,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果、叶无农药残留、无污染,无重金属或重金属含量低,大面积推广种植时易于质量控制,是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中药材和绿色浆果的要求。同时,还可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选址整地:应选择阳光充足,地势不涝、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结构疏松、地力肥沃的五荒土地或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量不超标的熟地种植。秋天要求对土层进行深翻达35cm以上,耙平,按株距、行距3×3m栽培,秋天、春天栽苗均可。(3)播种育苗种子繁殖:春、秋季均可播种。种子需精选7年生~30年生、健康的当年山里红种子,于播种前2~3天进行温水浸泡处理。方法是用20℃~30℃的温水浸泡24小时,使种子充分吸水浸泡,浸泡时应做到边搅拌,边撒种子,同时捞出浮在水面上不饱满的瘪子和杂质。浸24小时后捞出沥水,用细沙拌均匀后即可播种。每亩种子用量为8~10公斤。播种后当年春天不发芽,待第二年春天种子发芽出土后可采用育苗移栽方式繁殖。当年播种繁殖出苗,春、秋季移栽的方法既可节约用地,又便于集中管理。高端嫁接:寒地山楂树是以二年或三年生山里红树苗为母本,嫁接山楂枝条培育成功的特点,将培育的山里红苗本的主干距约50~60cm处截断,用批接方式嫁接山楂枝条然后用塑料膜将批接处包裹好。嫁接成活的枝条当年能够生长20cm以上。包裹接口处以不透气、密遮为宜。嫁接成活后的第3~4个月内将塑料膜重新进行捆扎一次,以免生长过程中过紧,影响枝条成长发育。(4)田间管理1)对土壤进行深翻熟化;山地则深翻,修建蓄水盘,挖鱼鳞坑。2)采用秋季挖坑,春季栽种植株体或秋季土壤封冻前栽种植株体。3)合理确定栽种密度,按株距、行距3×3m栽培为宜。4)树体结构为分层形或开心形为佳。5)整形修剪:修剪以冬剪为主,夏剪为辅。其中,冬剪以疏、缩为主;夏剪及早疏除荫蘖枝,位置不当及生长过旺的发育枝,避免树冠郁闭、通风透光不良。6)及时防治病虫害。7)秋季施基肥,以利补充树体营养。基肥以有机肥和农家肥为主。追肥一年共3次,分别是在发芽展叶、开花着果、果实膨大期根据具体情况施用。前期施肥以氨肥为主,后期施肥多施磷、钾肥。8)浇水结合施肥进行。施肥后浇足水。初冬及时浇封冻水。上述田间管理技术成熟度极高,认真操作能确保作物正常生长。本项目发明的技术经几年栽培实践,重现性很好,只要认真按技术规范操作即可确保高寒地区山楂树稳定植株成活率。(5)病虫害防治山楂白粉病,俗称“弯脖子”,主要危害幼果、叶片及新梢。主要病状是在受害部位表面产生白粉状物。幼果受害,多先从近果柄处开始发病,表面产生白粉状物,果实随即向一侧弯曲,故称“弯脖子“;以后病斑(白粉)逐渐蔓延到果面。较早的幼果受害多数自果梗处脱落;较大幼果受害,病斑硬化、龟裂,果实畸形。叶片受害,病斑凸起,表面白粉呈绒毯状,病叶扭曲、纵卷、细长,严重时枯焦、早落。新梢受害,表面白粉层较厚,病梢细弱、扭曲,严重时枯死。山楂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在病僵果及病叶上越冬,也可在芽上越冬。在病僵果及叶上越冬的病菌,春雨后产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进行传染,在芽上越冬的病菌,随芽萌发,导致形成病梢,病梢上产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再进行扩散危害。白粉病菌喜湿怕水,所以该病在干旱年份的潮湿环境中发病较重。山楂白粉病防治方法如下:1)山楂发芽前彻底清除树上、树下的病果、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发芽后及时剪除病梢,不仅要剪去有病部分,还要多剪去好枝6~10厘米,集中烧毁。2)在果园内及时清除病果,烧毁或深埋,减少病源。3)深翻。深翻对埋压子囊盘,消灭病源有良好的效果。要在秋翻或早春萌芽前进行深翻,深翻厚度10~15厘米即可。4)早春萌芽前在果园地面施石灰粉,每亩用量25千克,或喷1000倍五氯酚钠溶液,每亩用量0.5千克,效果良好。5)展叶期喷百菌清700倍液,间隔时间3~4天,对防治叶腐效果良好。展叶后喷0.4波美度石硫合剂,3天后喷百灵清750倍液,防治效果明显。盛花期喷1次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对保护幼果有良好的效果。(6)采收贮藏山楂果实的成熟度,直接关系到耐贮藏性,不同成熟度的果实,呼吸强度具有明显的差 异,从而直接影响着果实内部各种酶的生理活性及有机物质(糖、淀粉、果胶等)的分解、转化。而成熟度又取决于不同的采收期,所有确定当地品种最适宜的采收期,对保持品质、提高耐储藏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可根据以下几点确定山楂果的适宜采收期。1)计算果实的生长天数,一般从落花开始到采收需要145天左右。2)手托果序时果子脱落,便是适时采收期,若托之不落,则时间早。3)无霜期在150~170天的地方,一般以10月以前、中旬采摘为好。如果在生理成熟期采收,既影响产量,降低质量,又不耐贮藏。经过生理成熟期以后,达到充分成熟时再进行采收,才能提高质量,改善质量,增加耐贮藏性。通常依据果面光泽、着色情况、果点明显程度,以及果肉颜色、风味的综合因素来确定。成熟的果实,果皮具有品种典型颜色,手感有弹性。采下的好果与落地果要分别存放。落地果不耐贮藏,应及早处理。采下果实后,选择地势高、干燥、通风、背阴处搭个凉棚,防止太阳直射。棚里要阴凉湿润,以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和微生物繁殖力。为了便于运输、储藏、加工和销售,减少损失和机械损伤,保证果实质量,由产区发运前,必须妥善进行包装。包装材料和填充物可就地取材,要求坚固耐用,干净无异味,如果筐,内铺蒲包。一般以25~50千克一个包装为宜,以便于搬运和摆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宪斌;赵晋,未经赵宪斌;赵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040297.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银杏蜜环口服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动力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