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道用新型非金属补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0054.X | 申请日: | 201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8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墅庚;于幸;徐峰;陈振兴;高轶;陈达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墅庚 |
主分类号: | F16L51/02 | 分类号: | F16L51/02;F16L58/18;F16L59/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21 天津市南开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用新型非金属补偿器,属于塑料管道补偿装置的技术领域。包括:变径管、芯管、芯管凸外环、柱塞外管、柱塞内管、波纹管、防腐外套与绝热填料等;该芯管由该变径管的变径端一体插入该变径管内;该芯管外端和内端之间的外环紧固设置该芯管凸外环;形成所述的变径管,柱塞外管,防腐外套及绝热填料为一体联动和所述的芯管,柱塞内管为一体联动,在受到轴向热膨胀力挤推时可随波纹管自身柔性变形沿轴向同轴同步分别整体移动的结构。采用这样的结构具有减小管道应力,增强密封性能,提高承压能力,具备防腐功效,能实现大补偿量,适用范围广的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新型 非金属 补偿 | ||
【主权项】:
一种管道用新型非金属补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径管(1)、防腐外套架构A(2)、柱塞外管架构(3)、定位加强销A(4)、柱塞内管凸外环(5)、防拉脱限位环(6)、管箍A(7)、O型密封圈B(8)、O型密封圈A(9)、定位加强销B(10)、防腐外套架构B(11)、芯管(12)、外连接法兰A(13)、芯管凸外环(14)、柱塞内管架构(15)、定位加强销C(16)、环形密封架构(17)、柱塞外管(18)、柱塞内管(19)、波纹管(20)、防腐外套(21)、管箍B(22)、O型密封圈C(23)、O型密封圈D(24)、绝热填料(25)与外连接法兰B(26);所述的芯管(12)为筒体状,外端的外环紧固连接该外连接法兰A(13),内端由该变径管(1)的变径端一体插入该变径管(1)内;该芯管(12)外端和内端之间的外环紧固设置该芯管凸外环(14);所述的芯管凸外环(14)截面为矩形,外环紧固连接有环状的该柱塞内管架构(15);所述的变径管(1)变径端的外环紧固连接有环状的该柱塞外管架构(3),该变径端的内环环设有置放O型密封圈C(23)和O型密封圈D(24)的二个凹口槽;该O型密封圈C和O型密封圈D的内环紧扣芯管(12)的外环;所述的变径管(1)非变径端的外环紧固连接有该外连接法兰B(26);所述的波纹管(20)环套在芯管(12)筒体的外侧,一端顶抵该柱塞内管架构(15)且重叠搭接在该芯管凸外环(14)的外环面并通过管箍A(7)紧扣固定;另一端顶抵该柱塞外管架构(3)且重叠搭接在该变径管(1)变径端的外环面并通过管箍B(22)紧扣固定;所述的柱塞内管(19)为筒体状,环套在该波纹管(20)的外侧,一端的内环紧扣在该柱塞内管架构(15)的外环并通过化学剂粘接方式并结合定位加强销B(10)紧固固定,同时此端的外环通过化学剂粘接固定该环形密封架构(17);该柱塞内管(19)另一端沿外环凸设置该柱塞内管凸外环(5);所述的环形密封架构(17)为圆环结构,截面形状为矩形,沿外环环设有置放O型密封圈B(8)和O型密封圈A(9)的二个凹口槽;所述的柱塞外管(18)为筒体状,环套在该柱塞内管(19)上,一端内壁紧扣该柱塞外管架构(3)的外环面,通过化学剂粘接方式并结合定位加强销A(4)固定;该柱塞外管(18)内环的中部凸设置一环形结构的防拉脱限位环(6),该防拉脱限位环(6)位于所述的环形密封架构(17)与柱塞内管凸外环(5)之间;所述的O型密封圈B(8)和O型密封圈A(9)的外环顶抵该柱塞外管(18)的内壁;所述的防腐外套架构A(2)和防腐外套架构B(11)为圆环状,分别环扣在变径管(1)的外环和柱塞外管(18)外端头的外环,并通过化学剂分别粘接固定;所述的防腐外套(21)为管状结构,环套在防腐外套架构A(2)与防腐外套架构B(11)的外环,该防腐外套(21)的两端分别与该防腐外套架构A(2)和防腐外套架构B(11)的外环面通过化学剂粘接固定;所述的防腐外套(21)内环面,柱塞外管(18)外环面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设有绝热填料(25);形成所述的变径管(1),柱塞外管(18),防腐外套(21)及绝热填料(25)为一体联动和所述的芯管(12),柱塞内管(19)为一体联动,在受到轴向热膨胀力挤推时可随波纹管(20)自身柔性变形沿轴向同轴同步分别整体移动且整体管道在热胀、冷缩,左、右位移时相互间互不影响的结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墅庚,未经陈墅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20310054.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石墨烯的场发射三极结构
- 下一篇:在OMS手机上启动应用程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