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富营养化湖泊水体的立体生态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2001.2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2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过龙根;倪乐意;曹特;张萌;张静;张霄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 代理人: | 刘荣;周宗贵 |
地址: | 43007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富营养化湖泊水体的立体生态修复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若干根固定桩插入湖底硬质层中,固定桩顶部和中部横向间用钢索连接形成围栏结构,以耐水性的帆布作为围隔布与固定桩连接,围隔布的底端与石笼缝合后固定于湖底,构建成围隔;对围隔内基底进行改造;根据要配置的水生植物,对水面进行层次划割;移植水生植物;构建生态浮岛;进行生物控藻;围隔生态系统运行后进行维护及管理。本发明方法可以使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水体透明度显著提高,营养盐含量也显著降低,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富营养化 湖泊 水体 立体 生态 修复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超富营养化湖泊水体的立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围隔使围隔内的水体与围隔外的水体隔离:彻底清除待建围隔的湖底的杂物;将若干根固定桩插入湖底硬质层中,插入硬质层中的深度不少于1米,且固定桩的顶部不低于待修复水域的栈桥高度,所有固定桩的顶部和中部横向间用钢索连接形成围栏结构;选择不透水且具耐水性的帆布作为围隔布,将围隔布用钢索固定连接于固定桩的内侧,围隔布的拦水高度与待修复水域的栈桥高度齐平,使围隔布包围住待修复的水域,围隔布的底端通过石笼固定于湖底硬质层上,使围隔内的水体与围隔外的水体完全隔离;(2)立体生态系统构建:A.基底改造:去除围隔内水域基底的尖锐物,然后用熟石灰按180~225千克/公顷的用量将熟石灰用水分散后全面喷洒进行清塘处理;B.分层次布设水生植物:i.在水深低于1.5米的近岸处采用沙袋或木桩布设高度30~50cm的水下护堤,用于构建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的生存条件;ii.基底改造结束5~7天后,实施分层次布设水生植物种类:水深低于1.5米的水域布设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水深1.5~2米的水域布设沉水植物,水深2米以上的水域构建面积为60~100m2的生态浮岛,生态浮岛的总面积占围隔内水域面积的5%~10%;iii.水生植物移植:在每年3月底至4月上旬连根带泥土移植挺水植物,移植密度为每平方米2~3株;每年的4月中下旬带根移植浮叶植物,移植密度为每平方米4~6株;在每年的5月中下旬移植沉水植物,移植密度为每平方米5~8株;C.生物控藻:在水生植物分层次布设完成后,投放体长3~5cm的鲢鳙鱼类对藻类进行控制,投放时间为每年的6月下旬,数量为每平方米5~10尾,鲢鱼类与鳙鱼类的投放比例为1∶1,形成围隔水体立体生态系统;(3)围隔水体立体生态系统运行维护:在围隔水体生态系统运行期间,定期监测水体氮磷浓度变化;定期监测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的生长状况,每年3月~6月维护水生植物,7月份进行补充维护;定期维护生 态浮岛的植物,进行清理或更换死亡植物及植物残渣,保持浮岛植物正常生长;每年冬季监测鱼类生长状况,每年2月~6月根据鱼类生长状况对鱼类进行新旧更替;对围隔水体立体生态系统的维护工作循环进行,直至其进入自我维持阶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33200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循环水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超高纯度碳酸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