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试碳纳米管传感器气敏温度特性的实验装置及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46972.5 | 申请日: | 201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3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星;唐炬;张锦斌;李剑;姚陈果;陈伟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12 | 分类号: | G01N27/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胡正顺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测试碳纳米管传感器气敏温度特性的实验装置及其方法,属于碳纳米管传感器的特性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装置主要包括石英玻璃管、气体流量计、陶瓷加热片、热电阻探头、交流调压器、数显温度仪、阻抗分析仪、真空泵等。本发明方法是利用本发明装置,对不同被测气体、在不同流速、不同温度下,对被测碳纳米管传感器进行气敏特性测试。本发明具有检测灵活方便且可靠性高、准确度高、安全性好、简单又方便、易于推广应用等特点。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科研、教学、制造中对碳纳米管传感器的气敏温度特性的测试分析和应用。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 纳米 传感器 温度 特性 实验 装置 及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测量碳纳米管传感器气敏温度特性的实验装置,主要包括真空泵(8)、阻抗分析仪(18) 、交流调压器(16)、数显温度仪(1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石英玻璃管(1)、气体流量计(19)、陶瓷加热片(4)、热电阻探头(2),所述的石英玻璃管(1)的材料为石英玻璃,所述石英玻璃管(1)的形状为壁厚为4mm-6mm、内径为35mm-45mm、长为150mm-200mm的圆柱形,在所述石英玻璃管(1)的两端,分别固接有内径为35mm-45mm、外径为50mm-65mm、厚度为4mm-6mm的石英玻璃法兰(13),所述石英玻璃法兰(13)通过螺栓(14)和有O形密封圈(12)与不锈钢密封片(22)固接,在所述石英玻璃管(1)的一侧壁内的中部固接一块长度为10mm-15mm、宽度为10mm-15mm、高度为20mm‑25mm的石英玻璃块(11),在所述石英玻璃块(11)的上面固接一块长度为30mm-35mm、宽度为30mm-35mm、厚度为2mm-3mm的陶瓷加热片(4),在所述陶瓷加热片(3)的下端面的两边,分别设置两个陶瓷加热片的第一接线柱(15),在所述石英玻璃管(1)的一侧的不锈钢密封片(22)上并对应于所述陶瓷加热片(4)的第一接线柱(15)处,设置两个穿过所述不锈钢密封片(22)的第二接线柱(15),所述的两个陶瓷加热片(4)的第一接线柱15与两个所述第二接线柱(15)之间,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接线柱(15)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交流调压器(16)的副边连接,待测的碳纳米管传感器(3)放置在所述陶瓷加热片(4)的中心处,并在所述的陶瓷加热片(4)上位于被测碳纳米管传感器(3)的一侧固接一热电阻探头(2),在所述石英玻璃管(1)的一侧的不锈钢密封片(22)上并对应于所述热电阻探头(2)处,设置一穿过所述不锈钢密封片(22)的第三接线柱(15),所述的热电阻探头(2)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三接线柱(15)连接,在所述第三接线柱(15)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所述的数显温度仪(17)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石英玻璃管(1)的一侧的不锈钢密封片(22)上并位于所述第三接线柱(15)的上方,设置两个穿过所述不锈钢密封片(22)的第四接线柱(15),设置于被测的碳纳米管传感器(3)两端的两个第五接线柱(15)分别通过导线分别与两个所述的第四接线柱(15)连接,两个所述第四接线柱(15)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的阻抗分析仪(18)的输入端连接,交流220V电源通过导线和开关K,分别与所述的阻抗分析仪(18)的电源端和所述的交流调压器(16)的原边连接,在所述石英玻璃管(1)的一端的不锈钢密封片(22)的上部,还设置一孔径为4mm-6mm的通孔,所述的气体流量计(19)的出气端通过进气针阀(21)和导气管,与该通孔连通,所述的气体流量计(19)的进气端通过进气导管(20)与被测气体的气瓶连通,在所述石英玻璃管(1)另一端的不锈钢密封片(22)的中部,设置一孔径为4mm-6mm的通孔,所述的真空泵(8)通过真空泵针阀(7)和导气管与该通孔连通,并在导气管上设置有出气针阀(10)和出气导管(9)。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246972.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