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壳式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16701.8 | 申请日: | 201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2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强;杜发荣;张传杰;董苯思;韩树军;李婷婷;闻洁;王旻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7/04 | 分类号: | F28D7/04;F28F9/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赵文利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包括进口混合腔、出口混合腔、第一组盘管、第二组盘管、盘管转接区、支撑管、筒体、排液管、管程介质入口、壳程介质入口、管程介质出口和壳程介质出口;第一组盘管、第二组盘管分别缠绕在支撑管上,第一组盘管出口和第二组盘管进口通过盘管转接区连接;支撑管的前后分别连接进口混合腔和出口混合腔,进口混合腔的分流管连接第一组盘管管束的进口处,出口混合腔的分流管连接第二组盘管管束的出口处;筒体和封头连接组成壳体,位于前端的封头上设有壳程介质出口,位于后端的封头上设有壳程介质入口,排液管连接在筒体上。本发明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比普通的管壳式换热器换热效率大幅度提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壳 换热器 | ||
【主权项】: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口混合腔、出口混合腔、第一组盘管、第二组盘管、盘管转接区、支撑管、筒体、排液管、管程介质入口、壳程介质入口、管程介质出口和壳程介质出口;第一组盘管、第二组盘管的管束分别缠绕在中间的支撑管上,第一组盘管管束的出口和第二组盘管管束进口通过盘管转接区连接;进口混合腔、出口混合腔结构相同,进口混合腔设有管程介质入口和多个分流管,出口混合腔设有管程介质出口和多个分流管,支撑管的前后分别连接进口混合腔和出口混合腔,进口混合腔的分流管连接第一组盘管管束的进口处,出口混合腔的分流管连接第二组盘管管束的出口处;筒体和封头连接组成壳体,壳体位于第一组盘管、第二组盘管的外围;位于前端的封头上设有壳程介质出口,位于后端的封头上设有壳程介质入口,排液管连接在筒体上,排液管的主要作用是当换热器停止工作时把换热器里面冷凝的液体排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116701.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