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棚或小导管静压顶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65737.8 | 申请日: | 201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8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石景山;周顺华;王炳龙;贾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11/00;E21D11/10;E21D1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棚或小导管静压顶入方法,本发明专利针对软土层中管棚和小导管施工成孔困难、沉降大等问题,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和土力学原理发明了管棚和小导管施工的静压顶入法,钢管挤压土体成孔,起到挤密、排水等目的,钢管顶入力采用静压力,较其他方式可以减少土体扰动。本发明由静力提供装置、土体外部钢管导向装置、土体内部管棚和小导管定向装置实现。静力装置将静压力以一定角度作用在拟打入管棚或者小导管单元上,静力作用下钢管被顶入土体,开挖面外侧拟打设钢管受到静力导向装置作用,钢管顶入围岩后在管棚和小导管导向装置作用下沿一定角度顶进,上一单元顶进完成后循环施作下一钢管单元,该发明可以挤密土体、固结排水,同时减少施工扰动,从而加强管棚或者小导管的预支护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静压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管棚或小导管静压顶入方法,其特征在于由静压提供装置(5)、土体外部导向装置(4)和土体内部定向装置(3)实现管棚或小导管顶入施工,钢管(1)管身上均匀分布有注浆孔(2),钢管(1)由位于顶部的钢管单元(12)、位于中部的进入土体内部钢管单元(13)、位于尾部的插入土体钢管单元(14)和土体外侧拟打设钢管单元(15)依次连接组成,钢管单元(12)、进入土体内部钢管单元(13)、插入土体钢管单元(14)和土体外侧拟打设钢管单元(15)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钢管(1)打入隧道开挖拱顶线(7)上方一定范围内;钢管单元(12)顶部处理成锥形,插入土体钢管单元(14)受到土体内部定向装置(3)的作用,土体内部定向装置(3)插入土体0.4‑1.0单根钢管长度,土体外侧拟打设钢管单元(15)受到土体外部导向装置(4)作用,土体外侧拟打设钢管单元(15)尾部连接静压连接装置(5),静压力连接装置(5)另一端和静压力提供装置(6)接触;具体步骤如下:静压提供装置(6)以钢管(1)设计角度传递静压力至静压连接装置(5),静压连接装置(5)在土体外部导向装置(4)的作用下传递静压力至拟打入钢管单元(15),钢管(1)的各个单元之间通过力的传递挤压进入土体,插入土体钢管单元(14)受土体内部定向装置(3)的作用进入土体,直至土体外侧拟打设钢管单元(15)变为尾部部分插入土体钢管单元(14),同时原插入土体钢管单元(14)变为中部进入土体内部钢管单元(13),进而连接施工下一钢管单元。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065737.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护发素组合物及其低能量制备方法
- 下一篇:供料盘固定防呆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