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然循环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04634.0 | 申请日: | 201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2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良;胡亚才;俞自涛;冯哲;倪煜;帅鸥;樊建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22B1/00 | 分类号: | F22B1/00;F24J2/40;F24J2/46;F24J2/5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然循环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冷凝下降管与S形弯管、第一管道转动连接阀、流量控制调节阀、集热管、金属连接管、主汽管、第二管道转动连接阀、上升管、蒸汽换热器通过波纹连接管顺次连接;上升管末端设有真空抽气口;转动轴分别于液压系统、反射镜架、镜架支撑相互连接;反射镜架上装有反射镜面;集热管和光强感应器通过集热管支撑架与反射镜架连接;第一管道转动连接阀、第二管道转动连接阀和S形弯管通过与管道转动基支撑连接后与转动轴同轴固定在镜架支撑上;转动管道顶端支撑固定在反射镜架端部;蒸汽换热器安装在铁塔上;系统由控制系统控制。本发明引入自然循环,采用高效新型连接和控制方式,提高系统效率和稳定性。 | ||
搜索关键词: | 自然 循环 太阳能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自然循环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抽气口(1)、冷凝下降管 (2)、上升管(3)、流量控制调节阀(4)、集热管(5)、主汽管 (6)、光强感应器(7)、金属连接管(8)、液压系统(9)、集热管支撑架(10)、转动轴(11)、波纹连接管(12)、反射镜架(13)、控制系统(14)、镜架支撑(15)、蒸汽换热器(16)、 第一管道转动连接阀(17)、第二管道转动连接阀(18)、S形弯管(19)、管道转动基支撑(20)、铁塔(21)、转动管道顶端支撑(22)和反射镜面(23);冷凝下降管(2)与S形弯管(19)、第一管道转动连接阀(17)、流量控制调节阀(4)、集热管(5)、金属连接管(8)、主汽管 (6)、第二管道转动连接阀(18)、上升管(3)、蒸汽换热器(15)通过波纹连接管(12)顺次连接;上升管(3)末端设有真空抽气口(1);转动轴(11)分别于液压系统(9)、反射镜架(13)、镜架支撑(15)相互连接;反射镜架(13)上装有反射镜面(23);集热管(5)和光强感应器(7)通过集热管支撑架(10)与反射镜架(13)连接;第一管道转动连接阀(17)、第二管道转动连接阀(18)和S形弯管(19)通过与管道转动基支撑(20)连接后与转动轴(11)同轴固定在镜架支撑(15)上;转动管道顶端支撑(22)固定在反射镜架(13)端部;蒸汽换热器(16)安装在铁塔(21)上;系统由控制系统(14)控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00463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备用系统的密相干塔脱硫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具有扰流持液层的脱硫吸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