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扩张式椎体成形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5098.1 | 申请日: | 201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2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丁亮华;胡任民;高志良;曹志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华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丁亮华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A61M29/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翁坚刚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扩张式椎体成形器包括芯轴、推管、撑开球控制组件和枪形壳体;推管套在芯轴上,芯轴的右端与壳体的枪杆的右端头固定相连,推管和芯轴的左端穿过壳体的枪杆的左端头,且向左伸出;撑开球的左端固定在芯轴的左端头上,撑开球的右端与推管的左端头可拆式插接固定连接,当推管位于芯轴的右侧时,撑开球主体的连接筋条处于展开状态,当推管位于芯轴的左侧时,撑开球主体的连接筋条处于卷曲状态;当控制开关处于推进档位置时,复位控制板在上下方向上卡紧推管,不断往复抓紧、松开手柄,可使得推管往左移动;控制开关处于空挡位置时,复位控制板按照铅垂的方式设置,推管可恢复到位于芯轴的右侧。该产品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扩张 式椎体 成形 | ||
【主权项】:
1.一种扩张式椎体成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芯轴(1)、推管(2)、撑开球(3)、控制组件(5)和壳体;壳体的整体形状为枪形,其内部形成空腔,壳体的枪杆与枪柄的连接处的左侧设有手柄孔;芯轴(1)包括芯轴主体(11);推管(2)包括推管主体(21),推管主体(21)为一中空管,套在芯轴主体(11)上,从而使得推管(2)可相对于芯轴(1)进行左右滑动;芯轴(1)的右端与壳体的枪杆的右端头固定相连,推管(2)和芯轴(1)的左端穿过壳体的枪杆的左端头,且向左伸出;撑开球(3)是由高分子医用塑料掺加显影剂制成的一体件;撑开球(3)包括撑开球主体、位于左端的卡接头和位于右端的插接头;撑开球(3)套在芯轴主体(11)的左部,且撑开球(3)由其卡接头卡套固定在芯轴主体(11)的左端头上,撑开球(3)由其插接头与推管主体(21)的左端头可拆式插接固定连接;撑开球主体由6至16个节套和位于相邻节套之间的连接筋条组成,每个相邻节套之间的连接筋条有2至4条;撑开球主体的最左侧的节套与卡接头相连,撑开球主体的最右侧的节套与插接头相连;当推管(2)位于芯轴(1)的右侧时,撑开球主体的连接筋条处于展开状态;当推管(2)位于芯轴(1)的左侧时,撑开球主体的连接筋条处于卷曲状态,从而使得撑开球主体整体呈团状;控制组件(5)包括推进板(51)、复位控制板(52)、连杆(53)、手柄(54)、第一压缩弹簧(55)、第二压缩弹簧(56)、第三压缩弹簧(57)和控制开关(58);推进板(51)和复位控制板(52)通过各自上部所设的孔径略大于推管(2)外径的通孔套在推管(2)上,与推管(3)动配合,且推进板(51)位于复位控制板(52)的左侧;第一压缩弹簧(55)的左端直接或间接与壳体的枪杆的内腔的朝后的腔壁弹性接触,第一压缩弹簧(55)的右端与推进板(51)的左侧面弹性接触,推进板(51)的右侧面与壳体的左挡板相接触,从而使得推进板(51)在左右方向上被弹性定位在壳体的枪杆的内腔中;第二压缩弹簧(56)和第三压缩弹簧(57)分上下由各自的左端与壳体的左挡板的右侧面弹性接触,第二压缩弹簧(56)和第三压缩弹簧(57)分上下由各自的右端与复位控制板(52)的左侧面弹性接触,复位控制板(52)右侧上方与壳体的右挡板相接触,复位控制板(52)右侧下方与控制开关(58)的控制件(58-1)相接触,从而使得复位控制板(52)在左右方向上被弹性定位在壳体的枪杆的内腔中;手柄(54)的上部穿过壳体的手柄孔伸入壳体中,且按照前后向设置的转动轴线转动连接在壳体上;连杆(53)的左端头与推进板(51)的下部转动连接,连杆(53)的右端头与手柄(54)的上端头转动连接;控制开关(58)与壳体按照前后向设置的转动轴线转动连接,且控制开关(58)的控制件(58-1)基本呈扇形柱体;使用时,或者控制件(58-1)由其左侧平面(58-1a)与壳体的枪杆的内腔的朝上的腔壁相接触,而使得控制开关(58)处于空挡位置,或者控制件(58-1)由其右侧平面(58-1b)与壳体的枪杆的内腔的朝上的腔壁相接触,而使得控制开关(58)处于推进档位置;在控制开关(58)处于推进档位置时,复位控制板(52)按照上部向左倾斜的方式设置,其右侧面下部与控制开关(58)的控制件(58-1)的左侧平面(58-1a)按照面接触的方式接触,其右侧上部与壳体的右挡板按照线接触的方式接触,且复位控制板(52)在上下方向上卡紧推管(2);在控制开关(58)处于空挡位置时,复位控制板(52)按照铅垂的方式设置,其右侧面下部与控制开关(58)的控制件(58-1)的圆弧柱面(58-1c)以相切的方式接触,其右侧上部与壳体的右挡板按照面接触的方式接触,且复位控制板(52)与推管(2)之间处于间隙配合状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华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丁亮华,未经常州华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丁亮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20175098.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力防臭地漏
- 下一篇:单头倒角内弯曲防堵塞笔杆式采血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