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载药造影微泡的超声控制释放及其监控成像方法及微泡破坏量评价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00477.5 | 申请日: | 201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3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万明习;徐姗姗;徐志安;宗瑜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8/00 | 分类号: | A61B8/00;A61M3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汪人和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药造影微泡的超声控制释放及其监控成像方法及微泡破坏量评价方法,其中,超声造影监控成像方法是在现有全数字化超声成像系统上实现携载药物的超声造影包膜微泡的局部、定点、适形控制释放与低能量编码激励监控成像的两种功能,由此从根本上扩展现有全数字化诊断超声设备的工作模式及功能。首先在现有全数字化超声成像系统上发展携载药物的超声造影包膜微泡局部、定点、适形控制释放的方法,然后通过低能量编码激励的监控成像方法对药物释放前后病灶区域的载药造影微泡进行监控,最后发展了基于监控成像的射频回波数据和感兴趣区域的散射子浓度变化进行药物释放量评价的方法。 | ||
搜索关键词: | 造影 超声 控制 释放 及其 监控 成像 方法 破坏 评价 | ||
【主权项】:
一种载药造影微泡的超声控制释放及其监控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病灶区域进行治疗前期监控:即对注入的载药造影微泡进行射频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步骤2:观察载药造影微泡是否在病灶区域显影,如果显影成功继续步骤3;步骤3:根据病灶区域的大小、形状、位置特征选定载药造影微泡所需断裂释放的治疗区;步骤4:根据选定的治疗区域的大小及位置确定需要合成的基本焦点单元的大小、位置及个数N;步骤5:计算得到参与合成各基本焦点单元所需阵元的激励延迟时间;步骤6:按照步骤5得到的激励延迟时间启动控释脉冲,同时合成大小、位置不同的N个基本焦点单元,形成与选定的治疗区域相匹配的适形焦域,进行载药造影微泡的定点、局部、适形地释放;步骤7:对药物释放后的病灶区域进行监控,完成一次监控成像‑载药微泡断裂释放‑监控成像周期;步骤8:根据监控图像显示的载药造影微泡断裂释放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对治疗区域的剩余微泡进行控制释放,如果需要则重新启动聚焦控释脉冲,如果不需要则移动换能器进入另一个成像平面,重复以上诊断成像‑载药微泡断裂释放‑监控成像的工作过程,最后根据获得的监控图像的射频数据进行微泡破坏量计算,最后对此次治疗进行评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600477.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