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核壳结构荧光编码磁性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76514.3 | 申请日: | 201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0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勇;李会香;孔继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3/02 | 分类号: | B01J13/02;C09K9/00;H01F1/11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和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核壳结构荧光编码磁性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在水热法合成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基础上,将同样预制备的荧光素偶联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产物与正硅酸乙酯在氨水中共水解,得到兼具荧光、磁性,以及具有良好生物稳定性和生物适应性的多功能荧光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并可通过调节荧光素FITC与RBITC的配比达到制备多种荧光编码磁性微球的目的,同时根据加入的正硅酸乙酯和四氧化三铁量比的不同,亦可调节所得材料的粒径。此外,对获得的这种多功能化复合纳米材料进行了表面氨基硅烷化修饰,进一步拓宽了该种新型荧光编码磁性微球的生物应用范围,使之在生物医学技术,药物研发,悬液芯片等领域表现出极大地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结构 荧光 编码 磁性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多功能核壳结构荧光编码磁性微球,其特征在于:其内核为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该纳米颗粒粒径小于250nm ;外壳为二氧化硅层,该二氧化硅层中含有两种荧光素染料分子: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和异硫氰酸罗丹明B(RBITC);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和异硫氰酸罗丹明B(RBITC)的不同质量比例,构成不同荧光编码的磁性微球;磁性微球的粒径小于320n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576514.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