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铝脱氧高碳钢铸坯表面裂纹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5146.9 | 申请日: | 201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9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臧绍双;王宁;杨辉;常宏伟;白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28 | 分类号: | C21C5/28;B22D11/124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铝脱氧高碳钢铸坯表面裂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转炉熔炼、出钢脱氧、造渣、精炼、连铸各工序中分别对钢水中Als和N进行控制,抑制AlN的生成,从而降低高碳钢铸坯的表面裂纹,其操作步骤如下:1)降低钢水中的N含量;2)脱氧;3)顶渣中CaO/SiO2为1.5~2.5;4)精炼终点顶渣碱度CaO/SiO2为2.0~5.0;5)轧制前Als/N为2.32~6.6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对钢水中Als和N进行控制,抑制AlN的生成,从而有效降低高碳钢铸坯的表面裂纹,实现了即通过铝脱氧降低高碳钢全氧含量和细化晶粒的作用,又减少了由于铝的加入造成高碳钢铸坯表面裂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脱氧 高碳钢 表面 裂纹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减少铝脱氧高碳钢铸坯表面裂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转炉熔炼、出钢脱氧、造渣、精炼、连铸各工序中分别对钢水中Als和N进行控制,抑制AlN的生成,从而降低高碳钢铸坯的表面裂纹,其操作步骤如下:1)转炉出钢碳控制在0.40~0.60%,转炉采用一次倒炉出钢;如果二次倒炉第一次倒炉需要在钢水碳含量在1.0%以上,要求炉后按成品碳含量目标加入高比重增碳剂,降低钢水中的N含量,转炉后钢水中的N含量控制在20×10‑6~30×10‑6%;2)在出钢过程中采用铝质脱氧剂进行脱氧,铝质脱氧剂加入量按0.25~0.45kg/t·钢,钢水炉后取样Als含量控制在0.030~0.080%;3)转炉炉后加入活性石灰,加入量按1.2~3.5kg/t·钢,保证入精炼炉钢水前期顶渣碱度,顶渣中CaO/SiO2值·控制在1.5~2.5;4)钢水到达精炼后不再加入任何铝质脱氧剂,钢水精炼终点Als含量控制在0.005~0.025%,精炼终点顶渣碱度CaO/SiO2值控制在2.0~5.0;5)连铸时二冷水比水量控制为0.15~0.35l/kg,降低铸坯裂纹敏感强度;6)当铸坯中Als/N为2.32~6.68时直接装加热炉进行轧制,否则将铸坯在室温下缓冷到30~400℃后再装加热炉进行轧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275146.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