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主从参考模型的遥操作机器人自适应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65872.2 | 申请日: | 201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0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宋爱国;李新;吴涓;崔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黄雪兰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基于主从参考模型的遥操作机器人自适应控制方法,包括:主边回路,从边回路以及通讯时延环节,主边回路由操作者、主机器人和主边环境模型构成,从边回路由环境、从机器人、从边环境模型、模型参数修正模块和模拟时延模块构成。从边环境模型提供参考力信号,与环境反馈的力信号输入模型参数修正模块进行比较,利用其误差,输出可调增益pc(τ),pc(τ)从模型参数修正模块中输出,经过通讯时延环节后调节主边环境模型,由主边环境模型为操作者提供反馈力信号,同时,可调增益pc(τ)经过模拟时延模块后调节从边环境模型,不断的进行循环,主边环境模型和从边环境模型就不断地逼近真实的环境模型,形成克服时延影响的遥操作,并且使系统获得稳定的控制。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主从 参考 模型 操作 机器人 自适应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主从参考模型的遥操作机器人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边回路(1),从边回路(2)以及通讯时延环节(3),主边回路(1)由操作者(11)、主机器人(12)和主边环境模型(13)构成,从边回路(2)由环境(21)、从机器人(22)、从边环境模型(23)、模型参数修正模块(24)和模拟时延模块(25)构成,主边环境模型(13)与从边环境模型(23)结构一致,设t为控制系统的时间变量,T为通讯时延环节(3)确定的时延量,引入时间标识tn,n=0,1,2…,对各控制量进行说明,所述tn的意义为:设某一时刻为t0,则t1为t0之后经过了时延量T的时间值,t2为t1之后经过了时延量T的时间值,即为t0之后经过了时延量2T的时间值,以此类推,tn为t0之后经过了时延量nT的时间值。步骤1操作者(11)通过主机器人(12)发出主边位置信号xm(t0),所述主边位置信号xm(t0)进入通讯时延环节(3)时延1T后形成从边位置信号xs(t1),步骤2时延后的从边位置信号xs(t1)输入从机器人(22),使从机器人(22)运动并产生环境位置信号xe(t1),作用于环境(21),同时环境位置信号xe(t1)作为从边环境模型(23)的输入量进入从边环境模型(23),从边环境模型(23)根据环境位置信号xe(t1)产生从边模型输出力fcs(t1),即: f cs ( t ) = p c ( t + 2 T ) · ( m c x · · ( t ) + d c x · ( t ) + k c x ( t ) ) 其中,pc(t)为可调增益,mc为模型的惯性系数,dc为模型的阻尼系数,kc为模型的弹性系数,所述环境根据环境位置信号xe(t1)产生环境反作用力fe(t1),即: f e ( t ) = m e x · · ( t ) + d e x · ( t ) + k e x ( t ) 其中,me为环境的惯性系数,de为模型的阻尼系数,ke为模型的弹性系数,且所述环境反作用力fe(t1)反作用于从机器人(22),同时环境反作用力fe(t1)进入到模型参数修正模块(24),模型参数修正模块(24)根据从边环境模型输出力fcs(t1)及环境反作用力fe(t1)输出可调增益pc(t1),令可调增益pc(t1)=pct1,设τ为新的时间变量,相对于t0时刻,τ的起始点为t0+T,所述时间变量τ表征可调增益pct1输出之后的变化,即有pct1(τ),步骤3所述可调增益pct1(τ)经过通讯时延环节(3)的1T时延后,得到pct1(τ T),主边环境模型(13)根据pct1(τ T)以及主机器人(12)此时输出的主边位置信号xm(t2),输出主边环境模型输出力fcm(t2),即: f cm ( t ) = p c ( t + T ) · ( m c x · · ( t ) + d c x · ( t ) + k c x ( t ) ) 其中,pc(t)为可调增益,mc为模型的惯性系数,dc为模型的阻尼系数,kc为模型的弹性系数,所述主边环境模型(13)输出力fcm(t2)最终作用于主机器人(12),主机器人输出力fh(t2)再作用于操作者(11),即fh(t2)=fcm(t2),使操作者(11)感受到作用力,形成下一步的控制的参考,步骤4根据主机器人的输出力fh(t2)在t2时刻形成新的主边位置信号,新的主边位置信号用xm(t2+)表示,所述主边位置信号xm(t2+)进入通讯时延环节(3)时延1T后形成从边位置信号xs(t3),步骤5时延后的从边位置信号xs(t3)输入从机器人(22),使从机器人(22)运动并产生环境位置信号xe(t3),作用于环境(21)和从边环境模型(23),与此同时,步骤2中所述的可调增益值pct1(τ)经过模拟时延模块(25)模拟时延2T后,得到pct1(τ 2T),从边环境模型(23)根据pct1(τ 2T)以及从机器人(22)此时输出的从边位置信号值xm(t3),输出从边环境模型输出力fcs(t3),作用于模型参数修正模块(24),此时可调增益值pct1(τ)的运行周期终止,可调增益pct1(τ)消失,模型参数修正模块(24)根据环境位置信号xe(t3)作用于环境(21)产生的环境反作用力fe(t3)以及从边环境模型输出力fcs(t3)生成新的可调增益pc(t3),设pc(t3)=pct3,设τ为新的时间变量,此时相对于t0时刻,τ的起始点为t0+3T,所述时间变量τ表征可调增益pct3输出之后的变化,即有pct3(τ),步骤6所述可调增益pct3(τ)经过通讯时延环节(3)的1T时延后,得到pct3(τ T),主边环境模型(13)根据pct3(τ T)以及主机器人(12)此时输出的主边位置信号xm(t4),输出主边环境模型输出力fcm(t4),所述主边环境模型输出力fcm(t4)最终作用于主机器人(12),主机器人输出力fh(t4)再作用于操作者(11),即fh(t4)=fcm(t4),使操作者(11)感受到作用力,形成下一步的控制的参考,步骤7返回步骤1,以此循环,实现连续控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26587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翼盘碟状航空飞行器
- 下一篇:一种自动变速摇摆式温室喷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