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SOI晶圆双掩膜刻蚀的垂直梳齿驱动微扭转镜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17116.2 | 申请日: | 201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7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乔大勇;孙瑞康;靳倩;李晓莹;燕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6/08 | 分类号: | G02B26/08;B81C1/00;G03F7/0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吕湘连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OI晶圆双掩膜刻蚀的垂直梳齿驱动微扭转镜及其制作方法,属于微机电系统领域及微细加工领域。该微扭转镜为单边梳齿驱动,具有三层相同结构的可动部分和固定部分。通过给不同的梳齿对施加电压信号,微扭转镜可工作在静态方式或动态方式。该垂直梳齿驱动微扭转镜的制作方法,特征在于采用单片SOI硅片加工,不需要多层薄膜的淀积或键合工艺;整个工艺过程只需要两张掩膜板;上下垂直梳齿利用一张掩膜刻蚀完成,不存在梳齿的对准偏差问题;工艺过程中不需要HF腐蚀,可以有效避免液体环境导致的梳齿间粘附。该制作方法具有精度高、成本低、应力小、成品率高、工艺简单、可重复性好、易批量生产等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oi 晶圆双掩膜 刻蚀 垂直 梳齿 驱动 扭转 及其 制作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SOI晶圆双掩膜刻蚀的垂直梳齿驱动微扭转镜,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具有相同结构的器件层(1)、绝缘层(2)、基底层(3);所述器件层(1)包括互相分离的可动部分和固定部分,可动部分和固定部分被器件层绝缘槽(230)隔开,可动部分由器件层镜面(31)、器件层扭转梁(220)、器件层锚点区(14)和器件层可动梳齿(210)组成,所述的器件层镜面(31)通过两端的器件层扭转梁(220)分别与两侧的器件层锚点区(14)连接,同时,器件层镜面(31)和器件层扭转梁(220)的同侧排布有一组器件层可动梳齿(210);固定部分为分离排布在可动部分四周的部分,包括器件层无梳齿锚点(29),以及相应的一组固定在器件层固定梳齿锚点(30)上的器件层固定梳齿(200)与器件层可动梳齿(210)相应以构成一组梳齿结构;绝缘层(2)上包括分别与器件层镜面(31)、器件层扭转梁(220)、器件层锚点区(14)、器件层可动梳齿(210)、器件层无梳齿锚点(29)、器件层固定梳齿锚点(30)、器件层固定梳齿(200)位置形状相应的上下镜面绝缘区(22)、绝缘层扭转梁(32)、上下锚点绝缘区(19)、绝缘层可动梳齿(260)、无梳齿锚点绝缘层(34),固定梳齿锚点绝缘层(33)、绝缘层固定梳齿(270);基底层(3)上包括分别与器件层镜面(31)、器件层扭转梁(220)、器件层可动梳齿(210)、器件层固定梳齿(200)位置形状相应的基底层镜面(27)、基底层扭转梁(35)、基底层可动梳齿(290)、基底层固定梳齿(280);所述器件层镜面(31)、绝缘层镜面(22)和基底层镜面(27)组成整体镜面;所述器件层扭转梁(220)、绝缘层扭转梁(32)和基底层扭转梁(35)组成整体扭转梁;基底层(3)背部具有一方形基底层背腔(7),该基底层背腔(7)使得基底层镜面(27)、基底层扭转梁(35)和基底层可动梳齿(290)形成为一个悬置在基底层支撑块(24)的组合结构,同时,基底层固定梳齿(280)也因为基底层背腔(7)形成悬置;基底层(3)上有一基底层焊盘(28),器件层(1)和绝缘层(2)上分别有一贯通相应层的与基底层焊盘(28)位置形状一致的器件层焊盘孔(18)和绝缘层焊盘孔(2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217116.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主治灰霉病、早疫病、白粉病的复配杀菌剂
- 下一篇:起伏式联动童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