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型二维离子迁移谱仪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06535.6 | 申请日: | 2010-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1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池来;赵聪;孔德义;殷世平;王焕钦;高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62 | 分类号: | G01N27/6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奚华保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型二维离子迁移谱仪,由二维离子迁移管、离化源、电路和气路组成,二维离子迁移管将吸气式离子迁移管和高场不对称波形离子迁移管集成于三片镀有电极相互平行且与两对支撑梁构成两个矩形气流通道的基板,电路在二维离子迁移管内产生直流牵引电压、高频分离电压、低频扫描电压和检测电压,样品载气在离化源作用下产生离子流,离子流进入吸气式离子迁移管内受直流牵引电压和气流共同作用实现初步分离,到达高场不对称波形离子迁移管内受高频分离电压和低频扫描电压作用下再次分离,最终在检测电压作用下产生电流被检测。本发明采用的二维分离检测方式实现了离子迁移谱仪微型化和高分辨能力的统一。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二维 离子 迁移 | ||
【主权项】:
微型二维离子迁移谱仪,包括离化源(23)、气路、电路和二维离子迁移管,所述的二维离子迁移管是由两对相互平行的支撑梁即上支撑梁(29)和下支撑梁(30)支撑的三片镀有电极的相互平行的基板组成,所述的基板分别是第一基板(3)、第二基板(16)和第三基板(19),所述的第一基板(3)置有吸气分离上电极(6)、高场分离上电极(9)和检测上电极(12),所述的第二基板(16)置有高场分离下电极(10)、检测下电极(13)和吸气分离小孔(21),所述的第三基板(19)置有吸气分离下电极(20)和吸气分离地电极(22),第二基板(16)位于第一基板(3)和第三基板(19)中间,第一基板(3)、第二基板(16)和第三基板(19)由两对相互平行的支撑梁即上支撑梁(29)和下支撑梁(30)支撑构成两个矩形气流通道,分别称为第一气流通道(28)和第二气流通道(27),所述的第一气流通道(28)由第一基板(3)、第二基板(16)和上支撑梁(29)组成,两端分别为靠近吸气分离上电极(6)的上进气口(2)和靠近检测上电极(12)的上出气口(14),其间的气体流动动力由连接上出气口(14)的第一微气泵(15)产生,所述的第二气流通道(27)由第二基板(16)、第三基板(19)和下支撑梁(30)组成,两端分别为靠近吸气分离地电极(22)的下进气口(24)和靠近检测下电极(13)的下出气口(18),其间的气体流动动力由连接下出气口(18)的第二微气泵(17)产生,吸气分离上电极(6)、吸气分离下电极(20)、吸气分离地电极(22)、吸气分离小孔(21)及其间的气流通道构成吸气式离子迁移管(4),高场分离上电极(9)和高场分离下电极(10)及其间的气流通道构成高场不对称波形离子迁移管(7)。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206535.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