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盘驱动器挠曲件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83515.1 | 申请日: | 201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7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荒井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1B5/48 | 分类号: | G11B5/48;G11B5/55;G11B5/5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顾峻峰;李丹丹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第一导体件(55)包括放大器侧第一导体(55a)、磁头侧第一导体(55b)、以及第一和第二交错导体(61,62)。第二导体件(56)包括放大器侧第二导体(56a)、磁头侧第二导体(55b)、以及第三和第四交错导体(63,64)。第二交错导体(62)通过第一跨接导体(91)与放大器侧第一导体(55a)连接。第四交错导体(64)通过第二跨接导体(92)与磁头侧第二导体(56b)连接。跨接导体(91,92)通过部分蚀刻金属基部(50)而形成。跨接导体(91,92)分别相对于沿每个所述交错导体(61-64)的接线方向延伸的轴线(X)成小于45°或更小的角度。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器 挠曲 | ||
【主权项】:
一种盘驱动器挠曲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基部(50),所述金属基部(50)由金属板制成;电绝缘树脂层(51),所述电绝缘树脂层(51)形成在所述金属基部(50)上并包括与所述金属基部(50)接触的第一表面(51a)和与所述金属基部(50)相对定位的第二表面(51b)第一导体件(55),所述第一导体件(55)设置在所述树脂层(51)的所述第二表面(51b)上;以及第二导体件(56),所述第二导体件(56)平行于所述第一导体件(55)设置在所述树脂层(51)的所述第二表面(51b)上。所述第一导体件(55)包括:放大器侧第一导体(55a),所述放大器侧第一导体(55a)连接到放大器(35);磁头侧第一导体(55b),所述磁头侧第一导体(55b)连接到磁头(11);第一交错导体(61),所述第一交错导体(61)形成于所述放大器侧第一导体(55a)与所述磁头侧第一导体(55b)之间,通过第一导体分支部分(71)连接到所述放大器侧第一导体(55a),并通过第一导体连结部分(72)连接到所述磁头侧第一导体(55b);以及第二交错导体(62),所述第二交错导体(62)平行于所述第一交错导体(61)延伸并通过所述第一导体连结部分(72)连接到所述磁头侧第一导体(55b)所述第二导体件(56)包括:放大器侧第二导体(56a),所述放大器侧第二导体(56a)连接到所述放大器(35);磁头侧第二导体(56b),所述磁头侧第二导体(56b)连接到所述磁头(11);第三交错导体(63),所述第三交错导体(63)形成于所述放大器侧第二导体(56a)与所述磁头侧第二导体(56b)之间,通过第二导体分支部分(75)连接到所述放大器侧第二导体(56a),并通过第二导体连结部分(76)连接到所述磁头侧第二导体(56b);以及第四交错导体(64),所述第四交错导体(64)位于所述第一交错导体(61)与所述第二交错导体(62)之间、并平行于所述第一交错导体(61)和所述第二交错导体(62)并通过所述第二导体分支部分(75)连接到所述放大器侧第二导体(56a);所述挠曲件还包括:第一跨接导体(91),所述第一跨接导体(91)在所述树脂层的所述第一表面(51a)上形成为与所述金属基部(50)平齐,并与所述金属基部(50)电绝缘,通过相对于所述树脂层(51)的厚度方向穿透所述树脂层(51)的第一端子(81)与所述第一导体分支部分(71)连接,并通过相对于所述树脂层(51)的厚度方向穿透所述树脂层(51)的第二端子(82)与所述第二交错导体(62)连接;以及第二跨接导体(92),所述第二跨接导体(92)在所述树脂层的所述第一表面(51a)上形成为与所述金属基部(50)平齐,并与所述金属基部(50)电绝缘,通过相对于所述树脂层(51)的厚度方向穿透所述树脂层(51)的第三端子(83)与所述第二导体连结部分(76)连接,并通过相对于所述树脂层(51)的厚度方向穿透所述树脂层(51)的第四端子(84)与所述第四交错导体(64)连接;所述第一跨接导体(91)和所述第二跨接导体(92)分别相对于沿每个所述交错导体(61-64)的接线方向延伸的轴线(X)成小于45°的角度(θ1,θ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发条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发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183515.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