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对小区灰水的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联合处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8914.2 | 申请日: | 201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3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何强;方俊华;柴宏祥;颜文涛;樊明玉;张东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06;C02F3/3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3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小区灰水的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生物生态联合处理系统,所述系统由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装置和人工湿地后处理装置组成。系统以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组合工艺为技术核心对小区灰水进行处理并回用于绿色建筑景观用水,其出水水质达到《景观回用水标准》的限制性控制指标为TN。本系统针对不同浓度的小区灰水,可以通过调整组合工艺的运行方式以满足出水景观回用标准要求:对于较高污染浓度的小区灰水采用间歇运行的方式运行,对较低污染浓度的小区灰水采用低气水比连续曝气的方式运行;灰水处理后可作绿色建筑景观用水,且系统简单,运行费用低,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小区灰水处理实用可行的技术系统。 | ||
搜索关键词: | 针对 小区 生物 接触 氧化 人工 湿地 联合 处理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针对小区灰水的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生物生态联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由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装置和人工湿地后处理装置组成;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工湿地的处理潜能,同时满足相应的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最佳工况,降低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能耗,实现接触氧化法+人工湿地的生物生态水质水量联合调控,出水达到景观回用水标准;所述小区灰水的进水口设在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装置前端,生物接触氧化池预处理装置的出水接人工湿地后处理装置;所述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装置包括池体、填料、布气系统和进、出水管;在池体内的上层接触池设置有接触填料,在池体底部设置沉水鼓风机,连接池内的微孔曝气管,形成曝气系统,小区灰水进水管由池底接入,预处理装置的出水管由池体上部接出,在池体底部还接有排泥管;所述人工湿地后处理装置由两段构成,第一段为垂直流湿地床,第二段为侧流式湿地床,两段湿地串联运行;所述垂直流湿地床由梯度向下的多级垂直流湿地组成,湿地床底部用混凝土密封,并在每一级湿地床内设置有竖向挡流墙,底部留过水通道。湿地床中装填0.5~1.2m深、粒径由25~15mm逐级减小的碎石填料,并在表面栽种挺水植物。第I级湿地是整个垂直流湿地床中最易发生堵塞的区域,采用粒径为20~30mm的卵石,其表面不栽种植物,下设放空管,利于清洗。小区灰水以上下折流的方式在垂直流湿地床中沿垂直方向推流穿行;所述侧流式湿地床由多级梯度向下的侧向潜流湿地床和自然复氧区组成;每一侧向潜流湿地床内设置平行交错的分隔板,将床内空间分隔成S形的水流廊道,每个水流沟道均设置有一定的坡度,在廊道中装填碎石或陶粒填料,并栽种水生植物;上下两级湿地床之间由自然复氧区相连,自然复氧区为一水平的薄水层复氧沟,水流在沟中形成厚度为3~10mm的紊动薄水层;小区灰水以S形在侧流式湿地床中沿水平方向潜流推行;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床的填料选用厌氧酶促填料,侧流式湿地床的填料选用好氧酶促填料,在湿地床中栽种风车草和美人蕉植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158914.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