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流电池的双极板框和电堆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8682.4 | 申请日: | 201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7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王保国;范永生;韩洪涛;徐冬清;成旭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承德万利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86 | 分类号: | H01M4/86;H01M8/18;H01M8/24;H01M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朱琨 |
地址: | 10008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液流电池的双极板框和电堆属于液流电池领域,其特征在于,采用内外排布的两层O形密封圈压在离子交换膜和板框之间,形成迷宫式密封,在内外排布的两层O形密封圈以外区域,布置电解液通道并放置O形密封圈,在相对于离子交换膜的电极框的另一侧布置电解液沟槽,该沟槽与双极板彼此紧密接触形成电解液流入或流出通道。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完全避免阳极电解液和阴极电解液之间因密封不严造成的交叉泄露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电 极板 | ||
【主权项】:
一种液流电池的双极板框,其特征在于,含有:上电极框(11)、下电极框(12)以及双极板(2),其中:双极板(2),夹于所述上电极框(11)和下电极框(12)之间,所述双极板的面积等于或大于上电极框(11),或下电极框(12)的面积,在所述双极板中轴线两侧各开有第一电解液流过孔(211,211’)和第二电解液流过孔(212,212’),所述上电极框(11)和下电极框(12)的面积相等,其中:上电极框(11),在中轴线两侧分别开有阳极电解液流入孔(111)和阳极电解液流出孔(112),其中,所述阳极电解液流入孔(111)与所述双极板(2)上的第一电解液流过孔(211)同轴相对,所述阳极电解液流出孔(112)与所述双极板第一电解液流过孔(211’)同轴相对,在靠近所述双极板(2)一侧的所述上电极框(11)上开有与所述阳极电解液流入孔(111)相通的阳极电解液槽(113),在与该阳极电解液槽(113)相连的所述双极板(2)一侧开有沿所述阳极电解液槽(113)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阳极电解液分布槽(114),在所述阴极电解液流入孔(117),以及所述阴极电解液流出孔(118)周边设有密封电解液用的O形密封圈(7)沟槽(116),下电极框(12),在中轴线两侧分别开有阴极电解液流入孔(121)和阴极电解液流出孔(122),其中,所述阴极电解液流入孔(121)与所述双极板(2)上的第二电解液流过孔(212)同轴相对,所述阴极电解液流出孔(122)与所述双极板(2)上的第二电解液流过孔(212’)同轴相对,在所述下电极框(12)靠近所述双极板(2)一侧开有与所述阴极电解液流入孔(121)相通的阴极电解液槽(123),在所述阴极电解液槽(123)沿槽长度方向开有均匀分布的阴极电解液分布槽(124),在所述阳极电解液流入孔(127),以及所述阳极电解液流出孔(128)周边设有密封电解液用的O形密封圈(7)沟槽(126),在不与所述双极板(2)直接接触的所述上电极框(11)上,在所述阳极电解液槽(113)的内侧开有第一密封槽(115),用于安置第一O型密封圈(115A),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115A)位置在所述阳极电解液流入孔(111)和阳极电解液流出孔(112)之间,在不与所述双极板(2)直接接触的所述下电极框(12)上,在所述阴极电解液槽(123)的内侧开有第二密封槽(125),用于安置第二O型密封圈(125A),所述第二O型密封圈(125A)位置在所述阴极电解液流入孔(121)和阴极电解液流出孔(122)之间,所述第一密封槽(115)的内侧距离所述第二密封槽(125)的外侧至少为2毫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承德万利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承德万利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138682.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