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智能隐形防盗网线及其绝缘保护层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5459.4 | 申请日: | 201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7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曾燕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会市封王氟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3/24 | 分类号: | B29C43/24;C08F214/26;E06B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宋冬涛 |
地址: | 526200 广东省四会市东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隐形防盗网线的绝缘保护层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改性聚四氟乙烯树脂的制作和绝缘保护层缠绕带的制作两步骤:新型智能隐形防盗网线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绝缘保护层缠绕带绕包在内置裸导线上。(2)进行烧结处理。(3)外表面用钢丝绞成一体,然后在表面绕包绝缘保护层缠绕带,最后进行烧结处理。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1)透明度好,比普通隐形防护网线更透明;5米外即可基本隐形,不影响建筑风格;(2)具有耐候性耐腐蚀,可长期暴露在太阳光下不老化、不开裂;(3)耐温度范围广,可在-65℃~250℃的环境下长期使用;(4)电绝缘性能好,耐压高达6000~8000V,可与全智能化报警系统连接,达到真正的高电压低电流的智能防盗功能。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智能 隐形 防盗 网线 及其 绝缘 保护层 制作方法 | ||
【主权项】:
隐形防盗网线的绝缘保护层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改性聚四氟乙烯树脂的制作和绝缘保护层缠绕带的制作两步骤:一、改性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的制作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将聚合用介质去离子水,引发剂过硫酸铵,主分散剂总用量65~75%的全氟辛酸和氨水,助分散剂石蜡,PH值调节和防粘剂丁二酸按比例加入反应釜内,启动搅拌器并将釜内真空度抽至-0.085~-0.09Mpa后,再填四氟乙烯气相单体将釜内压力升至不超过0.045Mpa的正压,取样分析并使釜内含氧量≤29ppm;上述加入釜内各成份的比例,以去离子水的加入量为基准按重份计,当去离子水为100份时,过硫酸铵为6~12×10-4份,全氟辛酸8~13×10-2份,百分比浓度为28%的氨水3~5×10-2份,石蜡3~5份,丁二酸1~5×10-2份;(2)、聚合反应:当氧含量合格后,将反应釜内物料温度升至60~70℃后,不断向釜内充入四氟乙烯气相单体和体积浓度为0.003~0.5%的全氟丙基全氟乙烯基醚气相单体至釜内压力达到2~3.6Mpa,当充入的四氟乙烯气相单体达到反应釜内总量的6~15%时,加入余下的主分散剂全氟辛酸和氨水;反应釜内的温度保持在50~120℃内,当充入釜内的四氟乙烯单体总量达到50~60份后停止加入,至反应结束,停止搅拌;(3)、反应结束后,将未反应的单体抽入回收罐,乳液经冷却至低于40℃,回收固体石蜡后,得到聚合乳液,该聚合乳液再方法凝聚、洗涤、干燥处理后即得到改性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二、绝缘保护层缠绕带的制作包括如下步骤:(1)、将以上得到的改性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在8~15℃进行冷藏20~24h,然后在无尘车间对原料用8~10目的筛子进行过筛;(2)、将过筛后的改性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与助推剂混合成糊膏状,静置10~15h;改性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与助推剂的重量份数配比为:改性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60~90,助推剂20~30;(3)、静置后,对混合料进行搅拌,转速为15~20r/min,时间为10~20min;使助推剂与原材料均匀混合;(4)、搅拌好的原料,静置10~12h,使助推剂向原材料渗透,然后在50℃~70℃进行熟化处理,时间为20~24h;(5)、在压力为2.5~3.8Mpa;压缩速度为45~75mm/min,保压时间为1~8min下预成型,制得坯料;(6)、对坯料进行推压,经剪切成条状纤维;(7)、对条状纤维进行两辊压延,压延时辊筒温度控制在50℃~70℃,压延速度控制在0.5~5m/min,在辊筒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力使纤维顺着前进方向定向成扁片状预制品,并收卷整齐;(8)、对经过压延制成的扁片状预制品中的助推剂去除,温度控制在100~200℃;(9)、最后经分切机分切成设定的规格,制得绝缘保护层缠绕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会市封王氟塑有限公司,未经四会市封王氟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135459.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