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金属污染水体、底泥和滩涂的应急修复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1543.0 | 申请日: | 201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6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楷翰;袁建军;吕凤娇;杨清乐;雷少钦;王铃铃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1/62 | 分类号: | C02F1/62;C02F1/52;C02F1/28;C02F1/24;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张梧邨 |
地址: | 362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重金属污染水体、底泥和滩涂的应急修复工艺。先在水体内投入络合剂,将游离态和吸附态重金属离子大部分转化为溶解态络合离子;再投入短纤维和重金属捕捉剂,将重金属络合离子转化为悬浮物,然后投入絮凝剂将其絮凝;在水体中加入助絮剂,形成纤维增强絮凝体;再预先以磁性物质和镁粉制得Mg/磁性材料复合材料,并投入水体中,使纤维增强絮凝体捕捉气泡上浮到水面;捕捞纤维增强絮凝体,完成应急修复。本发明便于进行大范围有风浪水体原位应急修复,避免现有生物修复法处理缓慢、适用范围受到生物生存环境限制的缺陷,解决现有化学修复法造成沉淀二次污染的问题,也解决现有采用溶气气浮工艺无法全水域布管实施的工艺瓶颈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金属 污染 水体 滩涂 应急 修复 工艺 | ||
【主权项】:
重金属污染水体、底泥和滩涂的应急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第一步,在被重金属污染水体内预先投入络合剂,用量是假设水体中钙、镁离子及重金属离子均被络合剂络合的理论计算量的1-5倍,将水体悬浮物和底泥中固定的游离态和吸附态重金属离子大部分转化为溶解态络合离子;第二步,在进行1~72小时的络合溶出后,先投入水体重量0.005~1%的短纤维,再投入过量的重金属捕捉剂,用量是假设水体中钙、镁离子及重金属络合离子均被捕捉剂沉淀的理论计算量的1-5倍,将重金属络合离子转化为悬浮物,然后投入水体重量0.01%~0.5%的铝盐或铁盐或镁盐絮凝剂将其絮凝,此时多余的重金属捕捉剂同时也被转化为絮凝体;第三步,在水体中加入助絮剂,用量为水体重量0.001~0.2%,助絮剂预先用水分散后再投入,此时形成水中的纤维增强絮凝体;第四步,预先以磁铁矿或其他铁磁性物质和镁粉混合,制得Mg/磁性材料复合材料,将其投入水体中与水生成氢气气泡,投入时间选择在步骤三实施的同时或者步骤三实施后,使纤维增强絮凝体捕捉气泡后逐步压缩并上浮到水面,其用量根据实际需要而定,通常选择是折算为镁的量为水体总量的0.001%-0.05%,风浪越小用量可越少;第五步,捕捞纤维增强絮凝体,即完成应急修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师范学院,未经泉州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121543.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工厂区废水的耦合处理方法
- 下一篇:用于浅池气浮净水器的撇泥勺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