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路径的模型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7908.2 | 申请日: | 201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9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赵栋;罗军;王蕾;李姗姗;魏立峰;陈松政;何连跃;唐晓东;黄辰林;丁滟;付松龄;王晓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国防科技大学专利服务中心 43202 | 代理人: | 郭敏 |
地址: | 41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路径的模型检测方法,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得模型检测与待检测系统复杂程度无关,检测难度降低的模型检测方法。技术方案是定义待检测系统的状态;划分操作类型并定义状态转换规则;生成状态转换序列并判定、验证,这一步包括定义状态节点和操作节点、确定初始状态节点、确定初始搜索阈值、随机生成状态转换序列、判定状态转换序列的合法性、检查合法的状态转换序列是否违反属性规范6个步骤。本发明可应用于复杂的待检测系统,减少建模者的工作量,提高模型检测的效率,适用于系统状态空间大甚至无限膨胀,每个操作都可以归为有限个操作类型中的一个,每种类型的操作都可总结出相同的规律的待检测系统。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路径 模型 检测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路径的模型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根据待检测系统和待检测需求的特点定义待检测系统的状态,这个状态即为待检测系统的抽象模型的状态;一个状态是一个多元组,其中的每一元是一个集合或一个关系,任意一个集合或关系的变化都引发状态的变化;所述集合是待检测系统中与模型检测相关的实体对象,所述关系是这些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关系本质上也是集合;随着待检测系统的运行,集合中的元素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的集合构成多种组合,每种组合就对应着一个状态;第二步,划分操作类型并定义状态转换规则:将待检测系统中的一个事件定义为一个操作,将操作按操作过程是否相同划分为多种操作类型,同一类型的操作具有相同的操作过程;操作能引起集合和关系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引起状态发生转换;状态转换规则是规定在每种操作作用下,构成状态的每一元如何发生变化的规则,由一系列逻辑公式来描述,每个操作都对应一个逻辑公式;逻辑公式形式是:∃ e 1 . . . Een ( p ( s , s ′ , e 1 , . . . , en ) ) ]]> 该公式的含义是:存在e1,...,en使得公式p(s,s’,e1,...,en)为真;其中s是操作前状态,s’是操作后状态,p是操作类型对应的谓词,谓词至少有两个参数:操作前状态s和操作后状态s’,e1,...,en是额外参数,额外参数是操作所涉及的实体对象的标识;每种操作类型都对应一个谓词,由建模者根据每种操作在待检测系统的实际动作分别定义;谓词是描述额外参数与s,s’之间的关系以及s和s’之间的关系的一个命题,这个命题是一系列子命题的合取式,命题为真当且仅当所有的子命题为真;子命题分为两类,一类描述额外参数与s和s’之间的关系,另一类描述s和s’之间的关系,即描述构成状态的每个元对应的集合的元素如何变化;第三步,生成状态转换序列并判定、验证:步骤3.1,定义两种类型的节点:状态节点和操作节点,其中操作节点根据第二步中划分的操作类型分为多种,每个操作节点都属于其中的一种,每个操作节点都对应一种操作类型;步骤3.2,根据待检测系统的实际情况和待检测需求确定初始状态节点;步骤3.3,确定初始搜索阈值a0,a0是大于等于3的奇数,令变量a=a0;步骤3.4,以初始状态节点为头节点,随机生成一条长度为a的状态转换序列,若顺利生成,则继续,否则令a=a+2,重复步骤3.4;步骤3.5,判定状态转换序列的合法性,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状态转换序列判定为合法的:A1)状态转换序列中的节点满足状态节点和操作节点交替出现;A2)对于状态转换序列中的任何操作节点op,若其前驱节点为s,后继节点为s’,op所属的操作类型为c,在状态转换规则中,c对应的谓词为p,设p的额外参数为e1,...,en,则逻辑公式
为真;若状态转换序列不合法则转步骤3.4,若合法则转步骤3.6;步骤3.6,检查状态转换序列是否违反属性规范,若不违反则转步骤3.4;若违反,则停止运行,此时找到了待检测系统中的一条运行路径,在该运行路径下,待检测系统将发生违反待检测需求的状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117908.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省地协调母线电压协调约束上下限值获得方法
- 下一篇:轿车子午线轮胎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