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收藏古籍的“燕式”函套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3770.0 | 申请日: | 200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4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虎;王文军;曹静;柏红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42C15/00 | 分类号: | B42C15/00;B42F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收藏古籍的“燕式”函套,函套的底板(5)分别连接前墙(1)、后墙(2)和两个堵头(6);舌头(7)为直角三角形,该直角三角形股边的长度与堵头(6)的长度相同,勾边的长度为1/2后墙(2)的长度;舌头(7)的股边和勾边分别与堵头(6)和后墙(2)连接;盖板(3)为等腰三角形,盖板(3)底边的长度与前墙(1)的长度相同;盖板(3)的面积同两个舌头(7)勾边相接时盖板(3)弦边之间的面积;盖板(3)的两个斜边与两个舌头(7)的斜边分别平行。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长期收藏和无摩擦装取古籍的函套,具有结构简单、折叠层次少、密封性能好的特点,也为函套的反复拆装提供了便利。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藏 古籍 燕式 | ||
【主权项】:
一种收藏古籍的“燕式”函套,包括前墙(1)、后墙(2)、盖板(3)、上盖(4)、底板(5)、堵头(6)、舌头(7)、袢带(8)、骨别子(9)、别鼻(10)和偏楞(11),函套的底板(5)四边分别连接前墙(1)、后墙(2)和两个堵头(6);其中底板(5)的一个长边通过前墙1连接上一个盖板(3),另一个长边通过后墙(2)连接上盖(4),底板(5)两个短边分别通过两个堵头(6)与两个舌头(7)的连接;骨别子(9)通过袢带(8)连接固定在上盖(4)面上;其特征在于,舌头(7)为直角三角形,该直角三角形股边的长度与堵头(6)的长度相同,勾边的长度为1/2后墙(2)的长度;舌头(7)的股边和勾边分别与堵头(6)和后墙(2)连接;盖板(3)为等腰三角形,盖板(3)底边的长度与前墙(1)的长度相同;盖板(3)的面积同两个舌头(7)勾边相接时盖板(3)弦边之间的面积;盖板(3)的两个斜边与两个舌头(7)的斜边分别平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师范大学,未经陕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20033770.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