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布式多层多域光网络的域间路由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6638.4 | 申请日: | 2009-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9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萍;朱艳平;周贤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Q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多层多域光网络的域间路由方法,其应用范围为多层多域光网络以及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automatic switch optical network)。此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在全网拓扑抽象(full-mesh topology abstraction)基础上改进解决了虚拟链路的代价和可用波长数问题以及在域间路由算法中将路径最大可用波长数与K最短路径算法相结合,降低了域间由于缺少可用波长而导致的阻塞的概率,从而降低了全网的业务阻塞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布式 多层 多域光 网络 路由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分布式多层多域光网络的域间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全网拓扑抽象机制基础上加以改进解决了拓扑抽象后虚拟链路的代价和可用波长数问题,并在域间路由算法中将路径最大可用波长数与K最短路径算法相结合,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用全网拓扑抽象机制对物理拓扑图进行拓扑抽象,得到拓扑抽象图,拓扑抽象图由所有边界节点以及边界节点之间的链路组成;如果第i个域的任意两个边界节点vij和vik在实际网络拓扑图中有直接链路,则在拓扑抽象图中此链路保持不变,如果此两边界节点在实际网络拓扑图中没有直接链路,则在拓扑抽象图中建立一条虚拟链路来连接此两节点;步骤二、在全网拓扑抽象基础上改进以解决虚拟链路的代价和可用波长数问题。在拓扑抽象图中,对连接任意两边界节点vij和vik的链路l,m(l)为链路的代价以及w(l)为链路可用波长数;如果此两个边界节点vij和vik在实际网络拓扑图中有直接链路,则m(l)的值为1,w(l)的值与实际拓扑图中此链路的可用波长数一致;对于连接边界节点vij和vik的虚拟链路,m(l)和w(l)的值由vij和vik在实际拓扑图中的有可用波长的所有路径中代价最小的路径决定,m(l)的值等于所选择的路径的跳数,w(l)的值等于所选择的路径的可用波长数;如果有相同的最小代价的路径,则选择可用波长数多的路径;步骤三、对于拓扑抽象图,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一条路径p,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所有路径的集合P*,利用K最短路径算法计算出K条固定代价最小的路径,其中每条路径的固定代价为L=∑l∈pm(l),K值在仿真时自行设定;步骤四、计算K条路径的最大可用波长数,由于波长连续性限制,为业务分配波长时,一条路径的所有链路必须有相同的波长,每条路径的最大可用波长数M为minl∈p[w(l)];步骤五、计算K条路径对应的C(p)的值,分别计算K条路径的C(p)值,
其中minl∈p[w(l)]为路径p的最大可用波长数,N为每条路径的初始波长数,α是一常数,在仿真时按照网络情况设定一特定值,在仿真时比较不同α值所对应的业务阻塞率,最终选择一合适的α值;步骤六、选择对应的C(p)的值最小的路径,如果此路径分配不成功,继续在剩余路径中搜索对应的C(p)的值最小的路径,直至找到一条可用路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236638.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络文件系统访问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螺纹密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