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模块化的可重构机床设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50119.9 | 申请日: | 200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7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李爱平;谢楠;徐立云;刘雪梅;张剑;曾法力;黄华;张泓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P23/00 | 分类号: | B23P2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0009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基于模块化的可重构机床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基于参数化设计的模块创建;步骤二,模块编码系统研究,利用遗传算法理论对各模块进行系统编码;步骤三,模块优化设计,将编码模块进行结构优化;步骤四,进行拓扑构型,利用图论设计可重构的功能拓扑结构,表达各个功能之间的拓扑关系,并选择可重构机床的拓扑结构;步骤五,模块自动装配,根据步骤四已选择的可重构机床的拓扑结构,建立参数化的模块库并从其中选择机械模块,装配生成整个可重构机床;步骤六,机床性能评价研究,从技术性能和经济性能进行评价研究。本发明通过模块的重构迅速满足零件加工的某些变化需求,提供无冗余功能的机床,实现功能与成本的最优化。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模块化 可重构 机床 设计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模块化的可重构机床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基于参数化设计的模块创建;步骤二,模块编码系统研究,利用遗传算法对各模块进行系统编码;步骤三,模块优化设计,将编码模块进行结构优化;步骤四,进行拓扑构型,利用图论设计可重构的功能拓扑结构,表达各个功能之间的拓扑关系,并选择可重构机床的拓扑结构;步骤五,模块自动装配,根据步骤四已选择的可重构机床的拓扑结构,建立参数化的模块库并从其中选择机械模块,装配生成整个可重构机床;步骤六,机床性能评价研究,从技术性能和经济性能进行评价研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050119.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并联三自由度力反馈手柄
- 下一篇:长梁组装对中划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