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二重可信的协同频谱感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8701.5 | 申请日: | 200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1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龙;吴启晖;丁茜;周广素;张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24/00 | 分类号: | H04W24/00;H04B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夏 平 |
地址: | 21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二重可信的协同频谱感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各次级用户SUi在本地进行相互独立的频谱检测,得到频谱检测量XEi;各次级用户SUi依据证据理论采用下式对其在第m时刻的频谱检测量XEi(m)进行可信表达;各次级用户SUi将检测结果可信度mi(H1(m))、mi(H0(m))传送至融合中心AP,融合中心AP先采用自适应迭代算法估计先验信息P1(m),P0(m),PDi(m),PFi(m),然后再根据数据优化融合理论,采用下列公式得出第i个次级用户SUi在第m时刻感知可信度ci(m);根据上述步骤得到的mi(H1(m))、mi(H0(m))和ci(m),融合中心AP采用下列公式对第m时刻主用户PU是否存在进行判决,并将最终的判定结果u0(m)输出。本发明可提高各次级用户SUi的可靠性,改善系统的检测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二重 可信 协同 频谱 感知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二重可信的协同频谱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a.各次级用户SUi在本地进行相互独立的频谱检测,得到频谱检测量
b.各次级用户SUi依据证据理论采用下式对其在第m时刻的频谱检测量
进行可信表达:H1:m i ( H 1 ( m ) ) = 1 2 π σ i . s + n exp ( - ( x E i ( m ) - μ i . s + n ) 2 2 σ i . s + n 2 ) ]]> H0:m i ( H 0 ( m ) ) = 1 2 π σ i . n exp ( - ( x E i ( m ) - μ i . n ) 2 2 σ i . n 2 ) ]]> 其中,零假设H0代表主用户PU不存在,备择假设H1代表主用户PU存在,μi,n=NPi,n,μi,n+s=N(Pi,n+Pi,s),σ i . n = 2 N P i . n , ]]>σ i . n + s = 2 N ( P i . n 2 + 2 P i . n P i . s ) , ]]> Pi,n,Pi,s分别表示第i个次级用户SUi接收的噪声、信号的功率,mi(H1(m))表示第i个次级用户SUi在第m时刻判定主用户PU存在的可信度,mi(Ho(m))表示第i个次级用户SUi在第m时刻判定主用户PU不存在的可信度;c.各次级用户SUi将检测结果可信度mi(H1(m))、mi(H0(m))传送至融合中心AP,融合中心AP先采用自适应迭代算法估计先验信息P1(m),P0(m),
然后再根据数据优化融合理论,采用下列公式得出第i个次级用户SUi在第m时刻感知可信度ci(m):![]()
c 0 ( m ) = log P 1 ( m ) P 0 ( m ) , ]]>u i ( m ) = + 1 m i ( H 1 ( m ) ) m i ( H 0 ( m ) ) ≥ γ i - 1 m i ( H 1 ( m ) ) m i ( H 0 ( m ) ) < γ i ]]> 其中,γi为第i个次级用户SUi的本地可信度判决门限,
分别是SUi的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P0,P1是主用户PU不存在、存在的先验信息,c0是先验概率的权重,ui(m)代表第m时间段内第i个次级用户SUi的本地感知的结果,ci1(m),ci0(m)是第m时刻感知可信度的两种可能值,ci(m)的取值根据ui(m)在ci1(m),ci0(m)中选择;d.根据上述步骤得到的mi(H1(m))、mi(H0(m))和ci(m),融合中心AP采用下列公式对第m时刻主用户PU是否存在进行判决,并将最终的判定结果u0(m)输出,m ( H 1 ( m ) ) = Π i = 1 i = n c i ( m ) m i ( H 1 ( m ) ) , ]]>m ( H 0 ( m ) ) = Π i = 1 i = n c i ( m ) m i ( H 0 ( m ) ) , ]]>u 0 ( m ) = + 1 m ( H 1 ( m ) ) m ( H 0 ( m ) ) ≥ η - 1 m ( H 1 ( m ) ) m ( H 0 ( m ) ) < η ]]> 其中,u0(m)为融合中心AP的判决输出,+1代表PU存在,—1代表PU不存在,η为融合中心的AP可信度判决门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028701.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