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Φ2100×3400mm锻钢支承辊的修复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8866.6 | 申请日: | 200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3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施桂兴;叶安德;刘晶志;李学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施威焊接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04 | 分类号: | B23K9/04;B23K9/235;B23K9/095;B21B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伍堂 |
地址: | 201414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超大型支承辊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φ2100×3400mm锻钢支承辊的修复工艺,首先对支承辊挡边进行焊接:将上述待堆焊的支承辊辊身预热至250℃保温10小时后打开炉门,进行挡边焊接,每隔100mm断焊,焊道长度50~60mm,焊接部位立即用氧气,乙炔烘至发蓝,挡边焊接结束后,对支承辊辊身堆焊打底层、过渡层和工作层时分别均按照热处理曲线进行预热处理、保温处理及去应力处理。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考虑堆焊过程中温度循环和热影响区的变化对使用性能的影响,保证修复过程中工件预热的均透性,层间温度的均匀性,填补了国内超大型支承辊修复再生领域的空白,修复时间短,延长了使用寿命,节约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2100 3400 mm 支承 修复 工艺 | ||
【主权项】:
1、一种φ2100×3400mm锻钢支承辊的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首先对支承辊挡边进行焊接:将上述待堆焊的支承辊辊身预热至250℃保温10小时后打开炉门,进行挡边焊接,每隔100mm断焊,焊道长度50~60mm,焊接部位立即用氧气,乙炔烘至发蓝,挡边焊接结束后,对支承辊辊身堆焊打底层、过渡层和工作层时分别按照热处理曲线进行预热处理、保温处理及去应力处理,其中所述的按热处理曲线进行堆焊修复为:预热段,升温至180℃后保温18小时,再升温至260℃保温20小时,再升温至350℃,保温22小时,再升温至420℃保温22小时,再降温到400℃出炉堆焊;中间回火段,升温至480℃后保温12小时,再降温至400℃出炉堆焊;最终回火段,升温至520℃后保温18小时,后随炉冷却至室温,最终回火后支承辊冷态尺寸为φ2116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施威焊接产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施威焊接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038866.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针筒袜机梭子双位控制装置
- 下一篇:光学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