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直线电机推力系统脉动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1231.7 | 申请日: | 2008-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0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崔皆凡;杨俊友;木刚;符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P25/06 | 分类号: | H02P25/06;H02P2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光林 |
地址: | 110023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线电机控制领域,抑制直线电机推力系统脉动的方法,采用了滑模推力控制器和磁链控制器,选择推力偏差和磁链偏差做为被控制量,由推力偏差和磁链偏差构成积分滑模面进行滑模运动轨迹的设计,使系统按照滑动模态轨迹运动,保证输出推力和磁链能够很好的跟踪给定值,其中模糊控制器,将利用语言信息和数据信息逼近任意给定连续函数的模糊控制方法,解决滑模控制系统的“抖动”问题。本发明之优点:直线电机直接驱动控制系统具有强耦合、非线性、多变量以及其特有的端部效应,采用具有高鲁棒性能的模糊滑模直线电机直接推力控制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多种因素对控制性能的影响,达到抑制直线电机推力脉动,并获得良好动态响应性能的目的。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直线 电机 推力 系统 脉动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抑制直线电机推力系统脉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了滑模控制和模糊控制,将滑模控制和模糊控制的各自优点密切结合起来实现直线电机模糊滑模直接推力控制,有效的抑制直线电机推力系统脉动,直线电机推力系统控制包括滑模控制和模糊控制,其中滑模控制采用滑模控制器,模糊控制采用模糊滑模控制器;对于滑模控制和模糊控制,采用带积分补偿的滑模控制器,在边界层外采用滑模控制,而在边界层内采用模糊滑模控制以获得连续的控制量,从而消除了直线电机推力脉动,其模糊滑模直接推力控制过程包括如下步骤:(1)输入直线电机参数:电阻、电感、给定定子磁链、给定速度,通过电压型逆变器给直线电机加初始电压300V;(2)将电压、电流进行3相到2相的坐标变换,根据公式直线电机定子磁链
估算磁链;根据公式直线电机推力F = 3 2 π τ ( ψ d i q - ψ q i d ) ]]> 估算推力;(3)速度及比例积分参数设定与调节,得出系统实际推力;(4)根据实际值和估算值计算推力偏差:uF=iqψd-idψq(5)根据实际值和估算值计算磁链偏差:u ψ = ( ψ d 2 + ψ q 2 ) / 2 ]]> (6)选择推力偏差和磁链偏差做为被控制量eF=uFref-uFeψ=uψref-uψ(7)根据推力偏差和磁链偏差设计积分滑模函数S · 2 = e · ψ + k 2 e ψ ]]>
(8)设计控制电压分量(9)推导边界层函数(10)进行判断:当直线电机推力偏差和磁链偏差的取值在边界层外,采用滑模控制,输出控制电压矢量,使系统按照设计的“滑动模态”轨迹运动;当直线电机推力偏差和磁链偏差的取值在边界层内,采用模糊滑模控制;(11)模糊控制器输入为积分滑模面Si以及它们的导数Si,他们分别是切换函数Si(k)和它的微分dsi(k)的模糊化变量;(i=1,2);(12)选择Si、ΔUi的基本论域[-6,6],论域上各分出7个模糊子集,(13)论域对应取值si=={-6,-5,-4,-3,-2,-1,0,+1,+2,+3,+4,+5,+6}s · i = = { - 6 , - 5 , - 4 , - 3 , - 2 , - 1,0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ΔUi={-6,-5,-4,-3,-2,-1,0,+1,+2,+3,+4,+5,+6}(14)设计Si、ΔUi的隶属函数;(15)依公式Rk:if s is Ak and
is Bk then ΔU is Ck设计模糊规则,生成模糊控制规则表;k=1,2,3,…n.Ak、Bk、Ck是si、
ΔUi各自对应论域上的模糊集;(16)采用u = Σ i = 1 n u i μ ( u i ) Σ i = 1 n μ ( u i ) ]]> 重心法解模糊;(17)输出控制电压矢量,使系统按照设计的“滑动模态”轨迹运动,保证输出推力和磁链很好的跟踪给定值;(18)最终获取抑制直线电机推力系统脉动的控制参数,通过电压型逆变器给直线电机施加控制电压;(19)进行电压、电流采样,进入下一个控制周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011231.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喹啉类化合物、合成方法及其在喜树碱类生物碱合成中的应用
- 下一篇:减压式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