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人类演奏者的乐器和自动伴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03307.1 | 申请日: | 200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6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上原春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雅马哈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0H1/00 | 分类号: | G10H1/00;G10H1/36;G10F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邸万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自动伴奏器,与通过人类演奏者的手指弹奏产生的旋律的音调(C3、A3、G3)同步地产生用于伴奏的音调(和弦1、2、3);表示在旋律中产生的音调(提示音符1、2)的提示音符数据代码和表示提示音符之间的经过时间的提示时间数据代码被存储在与自动伴奏轨道(Tr1)分离的提示时间轨道(Tr15)中,在Tr1中存储用于伴奏的键事件数据代码和每个都表示键事件代码之间的经过时间的持续时间代码;当人类演奏者用手指弹奏旋律时,自动伴奏器监视被指定为提示音符(提示音符1、提示音符2)的键(1c、1d);如果人类演奏者不按下键(1c、1d),则自动伴奏器停止测量由持续时间数据代码表示的经过时间,以便使得伴奏延迟。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人类 演奏者 乐器 自动 伴奏 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演奏乐曲曲调的乐器,包括:多个联接件(1c,1d,2,3,6),由人类演奏者选择性地触动,以便指定要产生的音调(C3,A3,G3)的属性以及产生所述音调(C3,A3,G3)时的音调产生时刻;音调生成器(4,13;4,11,12,15),连接到所述多个联接件(1c,1d,2,3,6),以便在所述时刻产生所述音调(C3,A3,G3);自动伴奏系统,用于产生伴奏音调(和弦1、和弦2、和弦3)以伴奏所述乐曲曲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伴奏系统包括数据存储装置(Tr1,Tr15;Tr1,Tr14,Tr15),存储表示要产生的所述伴奏音调(和弦1、和弦2、和弦3)的乐曲数据,表示产生所述伴奏音调(和弦1、和弦2、和弦3)的伴奏音调产生时刻的时间数据,表示要由所述人类演奏者产生的所述音调(提示音符1、提示音符2)中所选择的音调的提示音符数据,以及表示所述人类演奏者希望产生所述音调(提示音符1、提示音符2)中所述所选择的音调的音调产生时刻的提示时间数据,第一时间保持器(10,14,S1到S4;10,14,S11到S15,S17到S20,S22,S24,S31到S35,CD;10,14,S41到S45,S47到S49,S51,S55,CD1),连接到所述数据存储装置(Tr15)以便读出所述提示音符数据和所述提示时间数据,并监视由所述提示音符数据表示的所述联接件(1c,1d,2,3,6),以便产生控制数据,所述控制数据表示所述人类演奏者是否在由所述提示时间数据表示的所述音调产生时刻或之前触动所述联接件(1c,1d,2,3,6),第二时间保持器(10,S61到S66,S52,S53,CD2),连接到所述音调生成器(4,13;4,11,12,15)和所述数据存储装置(Tr1)以便读出所述乐曲数据和所述时间数据,并将所述乐曲数据提供给所述音调生成器(4,13;4,11,12,15),以使得所述音调生成器(4,13;4,11,12,15)在所述伴奏音调产生时刻来临时产生所述伴奏音调(和弦1、和弦2、和弦3),以及中断器(10,S21,S23;10,S50,S54),连接到所述第一时间保持器(10,14,S1到S4;10,14,S11到S15,S17到S20,S22,S24,S31到S35,CD;10,14,S41到S45,S47到S49,S51,S55,CD1)和所述第二时间保持器(10,S61到S66,S52,S53,CD2),并响应所述控制数据,以便在所述第一时间保持器(10,14,S1到S4;10,14,S11到S15,S17到S20,S22,S24,S31到S35,CD;10,14,S41到S45,S47到S49,S51,S55,CD1)的答复给出为否定时,中断向所述伴奏音调产生时刻的时间推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雅马哈株式会社,未经雅马哈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003307.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及其外壳
- 下一篇:计算机模块双向插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