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强化内源反硝化生物脱氮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3280.4 | 申请日: | 200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60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彭永臻;王建龙;王淑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02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强化内源反硝化生物脱氮装置属污水处理领域,解决现有装置脱氮效率低、运行能耗高、占地面积大、污泥产量高等问题。该装置由进水管(1)、格栅(2)、沉砂池(3)、水解酸化池(4)、缺氧池(5)、好氧池(6)、沉淀池(7)、出水管(8)顺序串联组成,特征在于:沉淀池(7)底部与水解酸化池(4)底部由回流污泥管(12)连接;水解酸化池(4)底部与沉砂池出水管(18)连接,顶部设有与缺氧池(5)进水管(19)连接的集水装置(17),还包括悬浮污泥区(I)、泥水分离区(II)、生物膜强化区(III);悬浮污泥区(I)设有循环泵(9);悬浮污泥区(I)设有排泥口(10)。该装置有节能、高效、投资和运行成本低等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强化 内源 硝化 生物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强化内源反硝化生物脱氮装置,由进水管(1)、格栅(2)、沉砂池(3)、水解酸化池(4)、缺氧池(5)、好氧池(6)、沉淀池(7)、出水管(8)顺序串联组成,其特征在于:沉淀池(7)底部与水解酸化池(4)底部之间由回流污泥管(12)连接;所述的水解酸化池(4)底部与沉砂池出水管(18)连接,顶部设有集水装置(17),集水装置(17)与缺氧池(5)的进水管(19)连接,还包括自下至上依次为悬浮污泥区(I)、泥水分离区(II)、生物膜强化区(III);悬浮污泥区(I)设有循环泵(9),循环泵(9)分别与悬浮污泥区(I)和沉砂池出水管(18)连接,形成一个循环回路;悬浮污泥区(I)设有排泥口(10),泥水分离区(II)与悬浮污泥区(I)通过变径接头(16)连接;生物膜强化区(III)填充生物载体;沉淀池(7)底部与缺氧池(5)底部之间由污泥回流管(14)连接;好氧池(6)出水端与缺氧池(5)进水端之间由硝化液回流管(13)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20103280.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