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气囊小内径麻醉气管导管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7876.3 | 申请日: | 200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22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吴韬;王英伟;尤新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16/01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刁文魁;翟羽 |
地址: | 20009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大气囊小内径麻醉气管导管由气管导管(1)、导管前端开口(2)、导管前端侧开口(3)、气囊(4)、气囊冲放气开孔(5)、充放气阀(6)、充放气阀连接管(7)、导管尾端出口(8)构成,其特点是,气囊(4)的内径为25~40毫米,用薄壁医用软质橡胶材料制作,气管导管(1)的内径为4.5~6.5毫米,用医用PVC材料制作;采用了大气囊小内径技术,使麻醉气管导管在五官科和口腔科对会厌、声门等部位进行的手术中拓宽了手术视野,减少了处理时的障碍,使手术顺畅,手术部位的处理更彻底,还相应地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因手术器械造成的麻醉气管导管的损坏,而且气管导管的功能性作用更明显,使医疗效果更好。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内径 麻醉 气管 导管 | ||
【主权项】:
1.一种大气囊小内径麻醉气管导管,由气管导管(1)、导管前端开口(2)、导管前端侧开口(3)、气囊(4)、气囊冲放气开孔(5)、充放气阀(6)、充放气阀连接管(7)、导管尾端出口(8)构成;导管前端开口(2)为坦坡形的开口,在导管前端开口(2)坦坡形开口凸起端的下面开有导管前端侧开口(3),在导管前端侧开口(3)的下端套有气囊(4),在气囊(4)内的气管导管(1)壁上开有气囊冲放气开孔(5),气囊冲放气开孔(5)与充放气阀连接管(7)连接,充放气阀连接管(7)在气囊冲放气开孔(5)下延气管导管(1)内壁行走一段后在气管导管(1)的中后段位置伸出气管导管(1),其另一端连接有充放气阀(6),气管导管(1)的另一端为导管尾端出口(8),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4)的内径为25~40毫米,所述气管导管(1)的内径为4.5~6.5毫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20067876.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结合粗糙集和神经网络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文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