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然水体的净化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5297.2 | 申请日: | 200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2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杰;王锦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普林生态环境经济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24;C02F9/1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011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自然水体的净化处理方法,包括直接净化处理和生物修复处理两部分。直接净化处理依次包括分隔水体、造流设计及安装设备、运行设备使水体流动、使水体中的胶体物质与絮凝剂反应后形成的絮凝物上浮、最后清理浮渣,直至达到自然水体的净化效果。生物修复处理具体是向自然水体匀均植入生物菌剂,使水体具有自净功能。本发明以直接净化处理为基础,辅以生物修复处理,综合治理,以达到提高水体的自净功能,恢复生态平衡和保持自然水体成为良好的自然景观。本发明的设备置于水体中工作,无需再建设设备的安装场地,不占用陆地面积,所以投资少,能耗小、费用低,并且净化质量好,效率高、速度快。 | ||
搜索关键词: | 自然 水体 净化 处理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自然水体的净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接净化处理,所述直接净化处理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分隔水体分隔水体选择以下两种方案之一:①、直线或曲线分隔采用带管裙的分隔浮管以直线或曲线方式将自然水体的水域分隔成两半水域,一半水域作为混凝区,另一半水域作为上浮区,浮管漂浮在水面作为区域之间的分界线,管裙沿分界线伸入水体作为隔离屏,混凝区与上浮区之间至少在分界线的两端位置分别连通水体;②、环形分隔采用带管裙的分隔浮管以环形方式将自然水体的水域分隔成环内和环外两个水域,其中,环内水域作为上浮区,环外水域作为混凝区,浮管漂浮在水面作为区域之间的分界线,管裙沿分界线伸入水体作为隔离屏,混凝区与上浮区之间在隔离屏下方连通水体;(2)、造流设计及安装设备针对直线或曲线分隔水体的方案,利用混凝区与上浮区在分界线的两端位置分别连通水体的特点,设计一种在分界线两端穿越混凝区和上浮区的环形水流循环回路;在该环形水流循环回路的路径上相隔布设增氧射流泵或/和潜水泵,且射流方向与环形水流循环回路的路径方向一致;在混凝区或上浮区的水体中布设超微气泡发生器,该超微气泡发生器的射流方向指向上浮区;针对环形分隔水体的方案,利用混凝区与上浮区之间在隔离屏下方连通水体的特点,设计一种从环外混凝区切入环内上浮区,再从上浮区回到混凝区的螺旋水流循环回路;在该螺旋水流循环回路的路径上相隔布设增氧射流泵或/和潜水泵,且射流方向与螺旋水流循环回路的路径方向一致;在混凝区或上浮区的水体中布设超微气泡发生器,该超微气泡发生器的射流方向指向上浮区;(3)、运行①、造流气浮开启增氧射流泵、潜水泵和超微气泡发生器,其中,增氧射流泵和潜水泵推动水体依照循环回路的路径循环流动;在循环流动的水体中加入絮凝剂,所述的絮凝剂选用生物絮凝剂或饮用水型絮凝剂,用量为水体重量的40-300ppm,絮凝剂在循环流动中与自然水体中的胶体物质反应形成絮凝物,该絮凝物由于超微气泡发生器的作用,在上浮区内上浮至水面形成浮渣;②、浮渣清理在造流气浮的运行过程中或暂停后清理浮渣,清理浮渣的方法是先将上浮区内的浮渣集中聚集,然后清除浮渣;连续或重复所述运行步骤直至达到自然水体的净化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普林生态环境经济研究所,未经苏州市普林生态环境经济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10135297.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产超有光特种涤纶短纤维的吹风聚冷系统
- 下一篇:一种刷柄上具有空腔的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