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扰动型人工潜流湿地水体净化处理设备及净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6493.0 | 申请日: | 200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07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8-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功;李金中;江浩;梁宝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义为 |
地址: | 30006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是扰动型人工潜流湿地水体净化处理设备及净化方法。湿地净化处理池整体呈立方箱体形,池内充填填充基质,填充基质的上部表面种植种植物,湿地净化处理池两端填充基质内设置布水管和收水管,水位调节池的上部高于湿地净化处理池的上端部,曝气管贯穿湿地净化处理池的底部,曝气机向湿地净化处理池内曝气,收集起来的水体从出水管排出。本发明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运行成本低,废水处理费低,潜流湿地净化处理池大部分处理是在地表以下,不易产生臭味和蚊子,湿地净化处理池上面的地表就是一个生态公园,达到美化绿化城市的目的,保证冰面以下湿地在冬季仍正常运行,更适合于较冷气候的华北地区,一年四季都比天然湿地处理效果好。 | ||
搜索关键词: | 扰动 人工 潜流 湿地 水体 净化 处理 设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扰动型人工潜流湿地水体净化处理设备,其特征是湿地净化处理池(5)整体呈立方箱体形,湿地净化处理池(5)内充填填充基质,湿地净化处理池(5)的池壁高于填充基质的上表面,填充基质的上部表面种植大型的水陆两栖种植物(13),湿地净化处理池(5)内一侧的上部设置布水管(6),填充基质淹没布水管(6),湿地净化处理池(5)内另一侧的下部设置收水管(10),填充基质淹没收水管(10),湿地净化处理池(5)一侧的上部设置进水管(3),进水管(3)的另一端部与布水管(6)相连接,进水管(3)上设置进水控制闸阀(4),湿地净化处理池(5)另一侧的下部设置出水管(11),出水管(11)的一端部与收水管(10)相连接,出水管(11)的另一端设置出水控制闸阀(12);进水管(3)的一端部与水位调节池(2)的另一侧上部相连接,进水管(3)的一端部与水位调节池(2)相贯通,水位调节池(2)的上部高于湿地净化处理池(5)的上端部,水位调节池(2)稳定湿地净化处理池(5)的水体的水位和流量,水位调节池(2)内的水体在水头压力作用下通过进水管(3)自流进入布水管(6)内,通过布水管(6)流入湿地净化处理池(5)内;进水管(3)的另一端部设置进水控制闸阀(4),控制水位调节池(2)流经进水管(3)进入布水管(5)的水体的流向和流量;水位调节池(2)的一侧设置引水水泵(1)和水体引水管(19),引水水泵(1)通过水体引水管(19)引来水体输送到水位调节池(2)内,湿地净化处理池(5)的侧面设置曝气机(17),湿地净化处理池(5)的底部至少设置1根以上曝气管(18),曝气管(18)贯穿湿地净化处理池(5)的底部,曝气机(17)的出口通过供气管(15)各自与湿地净化处理池(5)的底部两端的曝气管(18)相连接,供气管(15)的管路上设置曝气控制闸阀(16),控制湿地净化处理池(5)的底部两端曝气管(18)的进气量,曝气机(17)通过曝气管(18)均匀地向湿地净化处理池(5)内曝气,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充填在湿地净化处理池(5)内的填充基质为大孔径填料组(7)、高空隙填料组(8)和高效填料组(9),湿地净化处理池(5)一侧内壁堆置大孔径填料组(7),大孔径填料组(7)截面积成直角梯形,大孔径填料组(7)淹没湿地净化处理池(5)上部的布水管(6),水位调节池(2)内的水体在水头差的压力下经进水管(3)和布水管(6)自流进入湿地净化处理池(5)的大孔径填料组(7);堆置在湿地净化处理池(5)两侧内壁的大孔径填料组(7)之间截面积呈梯形和倒梯形交错堆置高空隙填料组(8)和高效填料组(9),在湿地净化处理池(5)内至少堆置2组以上高空隙填料组(8)和高效填料组(9);大孔径填料组(7)、高孔隙填料组(8)和高效填料组(9)的上表面种植大型的水陆两栖种植物(13),种植物(13)的根系扎根在大孔径填料组(7)、高孔隙填料组(8)和高效填料组(9)的填料基质层内,填料基质为微生物提供附着载体,微生物在种植物的根系和填料基质表面形成微生物膜,通过种植物(13)吸收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并随着植物收割最终将污染物带出湿地净化处理池(5);水体由大孔径填料组(7)缓缓流经高孔隙填料组(8)和高效填料组(9);湿地净化处理池(5)另一侧内壁堆置大孔径填料组(7),大孔径填料组(7)截面积成直角梯形,大孔径填料组(7)淹没湿地净化处理池(5)下部的收水管(10);水体缓缓流经高孔隙填料组(8)和高效填料组(9)各填料组后,流入大孔径填料组(7),由湿地净化处理池(5)下部的收水管(10)收集,收集起来的水体从出水管(11)排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所,未经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10056493.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