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体外血管再生模型及其在生物材料血管化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8530.3 | 申请日: | 200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45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03 |
发明(设计)人: | 万昌秀;陈元维;余喜讯;丁玉龙;史国齐;张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5/06 | 分类号: | C12N5/06;C12N5/08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吕建平 |
地址: | 610065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组织工程材料血管化功能评价的体外血管再生模型及其在材料血管化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体外血管再生模型由ECV304细胞接种到胶原凝胶表面,在培养环境下培养至使ECV304细胞在胶原凝胶表面自发形成血管样结构制作成,胶原凝胶由胶原溶液与培养液和中和液混配成。本发明提供的血管再生模型可用于大量样本的同时检测,结果重现性好,易于标准化,制作过程没有外加生长因子,排除了生长因子对结果分析的干扰,也降低了实验成本。ECV304细胞能在短时间内形成TLS,实验周期短,能快速获得实验结果。ECV304细胞在凝胶表面形成的TLS可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对仪器设备无特殊要求,易于在大多数实验室推广普及。 | ||
搜索关键词: | 体外 血管 再生 模型 及其 生物 材料 功能 评价 中的 应用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生物组织工程材料血管化功能评价的体外血管再生模型,其特征在于该模型由以下方法制备:(1)用浓度为0.1~1.5mg/ml的胶原溶液与浓缩倍数为5~10倍的培养液和pH值为6.5~7.5的中和液按(5~7)∶(2~1)∶(3~2)的体积比混合制备胶原凝胶;(2)将ECV304细胞接种到胶原凝胶表面,在培养环境下进行培养,使ECV304细胞在胶原凝胶表面自发形成血管样结构,即制备得体外血管再生模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10048530.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