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室环境多因子协调控制算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6583.3 | 申请日: | 200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02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7-25 |
发明(设计)人: | 徐立鸿;吴军辉;吴启迪;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24 | 分类号: | A01G9/24;A01G9/14;A01G9/22;A01G9/18;A01G1/00;A01G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为一种温室环境多因子协调控制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针对温室这样一个非线性、分布参数、时变、大时延、多变量耦合的复杂对象,并且各控制手段之间也存在着很强的耦合性,本发明结合设施园艺的一些经验方法,对温室系统进行变换和等效处理,将问题简化。简化措施降低了系统建模的难度和控制算法的复杂程度,但能够满足温室环境控制的要求。该算法既能够实现温室环境多因子、多目标的控制,也能够解决温室环境多因子严重耦合的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温室 环境 因子 协调 控制 算法 | ||
【主权项】:
1、一种温室环境多因子协调控制算法,其特征在于将对温室环境有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营养液分成主次两类因子,温度作为主类因子,其余作为次类因子,建立次类因子与主类因子之间的协调关系函数,从而将多因子控制变成以温度单类因子为主的多因子控制,再以前馈和反馈控制消除各类因子协调带来的不确定性,建立多因子协调综合控制算法,其算式如下: 其中,T为具体控制手段,F为人工设定参数值函数,G为室外环境参数,H为室内环境参数;α、β、γ分别为对应的权值;my为营养液灌溉量,mco2为CO2的施放量,mR 为光照目标辐射量,mt为目标温度,mw为目标湿度,mpHset为营养液PH值的设定值,mECset为营养液EC值的设定值,mco2set为CO2浓度的设定值,mtset为室内温度的设定值, mRset为室内光照强度的设定值,mwset为室内湿度的设定值,mco2in为室内CO2浓度,mtin为 室内温度,mRin为室内光照,mwin为室内湿度,mtout为室外温度,mRout为室外光照,mwout 为室外湿度,Fv为室外风速,Prain为室外雨量;设一天分为4个时段,即早晨、白天、傍晚、夜晚,同时温室内部环境参数分布相同;1)营养液控制早晨、白天和傍晚的营养液控制由温室内温度决定,夜间营养液的控制按照时间间隔进行,营养液灌溉量my满足:my=α1·x1+β1·x2 其中x1为光照强度、x2为废液回收量、α1,β1为对应的权值;营养液的PH值范围:mpH(L)≤mpH≤mpH(U),营养液的EC值范围:mEC(L)≤mEC≤mEC(U);2)CO2控制CO2控制由光照强度决定,CO2的控制采用光控的方法;光照强度与CO2的浓度关系如下式所示, 且mco2(L)≤mco2≤mco2(U);3)光照控制光照控制采用遮阳网,光照越大,使温室内的提升,同时温室内的湿度相应降低,据温度每上升1℃,相对湿度下降2%-3%,光照目标辐射量mR满足:mR(L)≤mR≤mR(U);4)温度控制 建立目标温度mt:mt(L)≤mt≤mt(U);5)湿度控制湿度的控制通过控制和协调天窗和侧窗的开度、喷雾系统和匀风扇启停完成,对目标湿度 满足:mw(L)≤mw≤mw(U);6)遮阳网控制设遮阳网展开的“开槛值”:mR(U),遮阳网卷合保护的风速为Fv(U),Fv(U)为10~12m/s,当光照R≥mR(U),展开遮阳网,否则合上;当风速Fv≥Fv(U),卷合上遮阳网,其中:R为光照实测值,FV为风速实测值;7)喷雾控制设喷雾系统开启“门槛值”mt(U),阀值Δmt(U)。当室内温度t≥mt(U),开启喷雾,t≤mt(U)-Δmt(U),关闭喷雾,其中Δmt(U)为2℃~4℃;8)天窗控制设通风温度 其中,mti为第i时段的目标温度,Δmti为1℃~4℃,天窗开度为K:当室外温度Tout≤T′或FV≥FV(U)时,天窗开度K为0;当室外温度 时,K具体算法如下:K=K1(10%)+ΔKΔK为天窗开度增补值,ΔK与室外风速FV,室外温度Tout相关如下式: 9)侧窗控制当Tout<mt(L)时,侧窗不开(K′=0);当Tout≥mt(L)时,K′开度为三档:K1′为5%,K2′为50%,K3′为10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10036583.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