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制冷装置和用于该装置的配套节能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2837.2 | 申请日: | 2006-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9379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08-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汉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汉清 |
主分类号: | F25B29/00 | 分类号: | F25B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3049***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高效制冷装置和用于该装置的配套节能附件,它是在普通制冷装置的管路中串联或并联磁化器或振动器,以降低换热热阻,工质流阻,并提高蒸发速度;采用无能耗外翅液管和隔热高温低温气管,以减小管路能耗;采用翅片上结合有黑体薄膜的整体冷凝器和蒸发器,以提高换热效率和设备寿命;采用冷凝水过冷器和其回热系统回收该水中80%以上的冷量,并消除将它直接外排时的危害等,把贮能槽,冷冻冷藏设备与空调设备及吸收式与压缩式制冷装置匹配,以实现能量全面回收,均衡和循环使用;在夏天用地温能给冷凝器和室内供冷,用太阳能加热生活或它用热水,在冬季则给室内和冷凝器供热并除霜,以保证其能效比能成倍提高,它适用于所有制冷设备。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制冷 装置 用于 配套 节能 附件 | ||
【主权项】:
1、高效制冷装置(2、37、121、201),它有压缩机(11、204)冷凝器(14、205)节流元件(16、208)、蒸发器(4、4a、207)等部件,对热泵装置还有四通阀(119),对气冷式制冷装置还有冷凝水输出结构(45),对水冷式制冷装置还有冷却水循环管路(218)和冷媒循环管路(217),其特征是:在所述冷凝器之前的高温汽管(21)中,或在蒸发器之前的液管(15、151)中,或同时在上述二管中串联或并联有已述磁化器中的任一种(18)或振动器(103),或同时装有这二种附件,或在安装有上述附件的同时,还装有以下所述结构或附件中的至少一种:(一)、由三通阀或四通阀控制的太阳能集热器:即指太阳能热水器(234)或太阳能工质加热器两者之一,它与主体制冷装置(2、35、37、121、122)组装时,对太阳能热水器(224):则由其进口水管(73)、出口水管(74)和串联在进口水管中的水泵(219),并通过至少与二管之一外端连通的三通阀与组装在气冷式制冷装置的冷凝器(14),或蒸发器(4、4a)的空气通道进气侧的载体热交换器(167)串联,并以此分别构成分体式太阳能热水短程供热回路;或由所述进出口水管和阀门与水冷式制冷装置(201、202、222、223、252、253)的冷却水循环管路(218)并联,或与该装置的冷媒循环管路(217)并联;以此分别构成与该制冷装置连体的连体式太阳能热水短程供热回路;对太阳能工质加热器:则由其内置的工质热交换器(72)的进口工质管(26)和出口工质管(27)及其至少与二管之一外端连通的三通阀或四通阀(119),与其热泵制冷装置的冷凝器(14、205、237)之前的工质汽管(21、161)并联旁通;以此构成太阳能工质的短程供热支路;(二)、太阳能空气加热器(169):则由其输气管(134)与位于气冷式制冷装置的室内风机(102)和蒸发器(4),或室外风机(91)和冷凝器(14)进行侧的进气口(125)分别直接连通,以此分别构成太阳能空气短程单向供热管路;(三)、地温能供冷系统:是指地温水开式短程供冷回路(255),地温水闭式短程供冷回路及地温空气短程供冷管路(126)三者中的至少一种,它与其主体制冷装置组装时,其中,地温水开式短程供冷回路(255),由该回路的并装在气冷式主体制冷装置(2、35、37、121、122)的冷凝器(14)、或蒸发器(4、4a)空气进气侧的载体热交换器(167)与该制冷装置连接;或直接由其冷却水循环管路(218)中的冷却水热交换腔(239),或冷媒循环管路(217)中的冷媒水热交换腔(266)与该水冷式制冷装置(201、222、223)连通;所述地温水闭式供冷回路与其气冷或水冷式制冷装置的连接关系分别与上述对应开式回路的连接关完全相同;而所述地温空气短程供冷管路(126),则是指把有空气进口(129)和出口的地下空间或列管式空气热交换器(133、139、140)由其输气管(134)与制冷装置的室内风机(102)的进气口(125)、或回风口(371)、或者与室外风机(91)的进气口(125)连通,或经三通空气阀先与上述太阳能空气加热器(168)的输气管(134)并联后,再与该进气口(125)连通;或是指把与上述气冷式制冷装置的冷凝器(14)并联的辅助冷凝器b(14)直接装在该地下空间的侧置式空气循环通道(135)的空气出口(141)内,并由其进口工质管(26)和出口工质管(27)与其主体制冷装置的工质管连通;(四)、有节能结构的工质管路:它是以下结构中的至少一种:(1)、把其节流元件(16、150、208)串装在邻近蒸发器(4、4a、207、238)的工质液管(15)中,以便让该管在其主体装置制冷时能散热,而在主体装置制热时,则能吸热进而消除管路过热;(2)、节能工质管:对单冷制冷装置(2、35、37、201),采用有外翅片或内外翅片(120)的翅片管(56)制造单冷制冷装置(2、35、37、201)的高温排气管(21)、单冷和热泵制冷装置(121、122、222、223、352)的工质液管(15、151),同时,在上述制冷装置的低温,或高低温汽管(17、160、168)外经套装隔热层(25)构成保温汽管;(3)、整体高效管翅式空气热交换器(429):它是指气冷式的冷凝器(14)、蒸发器(4、4a)和预冷器及水冷式制冷装置内的管翅式冷媒热交换器(160)等管翅式的热交换器,并用杆接连接取代胀管连接组装其散热翅片(431)制成;(五)、冷凝水过冷器(60):它由有工质进口(77)和出口(78)及冷凝水进口(75)和出口(76)的外壳(53),装在外壳内腔中的间壁式热交换器组成,组装时,由其工质进口和出口串联到气冷式制冷装置的邻近蒸发器(4、4a)的工质液管(15)中,同时由所述冷凝水进口与公知的冷凝水输出结构(45)的排水管串联;(六)、冷凝水回热器:它是指冷凝水压射雾化回热器,超声雾化回热器(41),引射雾化回热器,过滤雾化回热器(63)和蒸发回热器(57)五者之一,组装时,前四种雾化回热器经自吸水泵(106)、或文式管(124)和风机(156)直接或再经冷凝水过冷器(60)与冷凝水排水管(158)连通,并且其出口装在冷凝器(14)的进气侧,而把喷雾口指向冷凝器的迎风面,进而分别构成与该回热器同名的冷凝水雾化回热系统;而蒸发回热器则是指伸缩式蒸发回热器(57)或百叶式蒸发回热器(57a)二者之一,组装时,由其支架固定在冷凝器(14)的外围和上述雾化回热器的喷雾口之间的空间内;(七)、冷凝水预冷汽化器(385):它有与冷凝水过冷器(60)相同的结构,但由其工质进口和出口(77、78)串联到制冷装置的高温汽管(21)或高低汽管(161)的管路,并且,其进口由连接水管经水泵或冷凝水过冷器(60)与已述排水管连通,而其喷嘴(157)则对准冷凝器的进气侧;以此构成冷凝水汽化回热系统(386);(八)、由三通阀或四通阀控制的内置式贮能槽:它是指与其主体单冷制冷装置的热端室外机机壳连体的内置式热槽(64)或热水器(65);或加热贮能槽(64a),或是指与其冷端室内机机壳连体的内置式蓄冷器(3),或是指装在热泵制冷装置的室外机机壳和冷端室内机机壳内的内置式冷热贮能槽(123);在其热槽内,装有工质热交换器(72)和水、或固体高温贮能剂或胶囊(232),并由其热交换器的进口工质管(26)和出口工质管(27)及至少与二管之一外端连通的三通阀或四通阀(119),与其主体制冷装置(2、37、121、122)的高温工质排汽管(21)并联旁通,进而与主体制冷装置的热端部件组成贮热室外机;在冷槽内设有蓄冷热交换器(23)和装有水冰等低温蓄冷剂,并由热交换器的进口工质管(26)和出工质管(27)和至少与二管之一的外端连通的三通阀或四通阀(119)与单冷制冷装置(2、37)的蒸发器(4、4a)并联,进而与其主体制冷装置的冷端部件组成蓄冷室内机;在冷热槽内,设有工质热交换器(72)和装有固体或贮能胶囊(232)等高温和低温双效贮能剂,并由该热交换器的进口工质管(26)和出口工质管(27)和至少与二管之一的外端连通的三通阀和四通阀(119)与热泵制冷装置(121、122)的冷凝器(14)或蒸发器(4、4a)并联进而与该主体热货泵装置的热端部件组成贮能室外机和与其冷端部件组成贮能室内机;(九)、与异名主体制冷装置连体的内置式存物箱:它是指设在单冷空调等主体制冷装置的室外机机壳内的有存物空间的内置式热箱,或其室内机机壳内的内置式冷箱,或设在热泵式主体制冷装置的室外机和室内机机壳内的冷热箱,在该箱内壁的夹层内,装有与其使用功能相适应的工质或载体热交换器,并且,该器由其对应的进出口工质管(26、27)或载体进出口水管(73、74)和至少与二管之一外端连通的三通阀或四通阀,按上述内置式贮能槽的对应连接关系与其主体制冷装置的管路连通;(十)、由三通阀或四通阀控制的隐墙式空调室内结构(227):它是指把管式工质或载体热交换器(4、23、72、167、133、139)固装在主墙内侧或内隔墙墙体(234)二侧构成的贮能调温结构,以此取代公知空调室内机(43)和蓄冷器(3)或冷热槽(123),组装时,由其工质热交换器的进口工质管(26)和出口工质管(27)和至少与二管之一连通的三通阀或四通阀,与气冷式制冷装置的蒸发器(4、207)的在前工质液管(15、159)和在后工质汽管(160、17)连通,以此与该蒸发器并联,或由其冷媒热交换器的进口水管(73)、出口水管(74)和至少与二管之一连通的三通阀或四通阀与水冷式制冷装置的冷媒循环管路并联;(十一)、由三通阀或四通阀控制的隐墙式贮能砌体(229):它是指蓄冷砌体、贮热砌体和冷热贮能砌体(229)中的至少一种,并由若干贮能单元(228)砌筑在内隔墙内构成,与制冷组装时,由其进出口工质管(26、27)和至少与该管之一连通的三通阀,通过工质管路与蒸发器(4、4a)并联,或由其进出口水管(73、74)和至少与该管之一连通的三通阀,经冷媒水循环管路(217)与蒸发器(207、238)并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汉清,未经李汉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20132837.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挂式花盆
- 下一篇:一种高效生物膜反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