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纤型输液瓶液位自动报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23218.X | 申请日: | 2006-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9362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08-22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胜;柴石婷;马迎建;张春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G01F23/292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长琪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纤型输液瓶液位自动报警装置,由光纤固定环、吊带、接收光纤、发射光纤和液位自动报警模块组成,吊带将输液瓶与光纤固定环接合在一起;接收光纤一端安装在光纤固定环的斜孔A内,另一端与液位自动报警模块的光源脉冲驱动电路连接;发射光纤一端安装在光纤固定环的斜孔B内,且斜孔B端部固定有准直透镜,另一端与液位自动报警模块的光电检测与信号识别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光纤型输液瓶液位自动报警装置采用光纤输出报警信号,实现了非接触、远距离报警,并使输液瓶与报警电路分离,增强了安全性且易于网络化,从而降低了成本;采用脉冲调制光源和集成锁相环解码器进行报警信号识别,提高了报警可靠性。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输液 瓶液位 自动 报警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光纤型输液瓶液位自动报警装置,有吊带(3),其特征在于:还有光纤固定环(1)、接收光纤(6)、发射光纤(7)和液位自动报警模块,吊带(3)将输液瓶(2)与光纤固定环(1)接合在一起;所述光纤固定环(1)为一体成型件,其下端开设有下圆孔(105),上端开设有上圆孔(106),在上圆孔(106)的内斜面(102)上对称开设有斜孔A(103)和斜孔B(104),外缘边上开设有斜槽(101);所述吊带(3)为一体成型件,其连接带(304)两端分别是第二套圈(302)和第三套圈(303),第二套圈(302)上设有第一套圈(301);所述接收光纤(6)一端安装在光纤固定环(1)的斜孔A(103)内,另一端与液位自动报警模块的光源脉冲驱动电路连接;所述发射光纤(7)一端安装在光纤固定环(1)的斜孔B(104)内,且斜孔B(104)端部固定有准直透镜(107),另一端与液位自动报警模块的光电检测与信号识别电路连接;所述液位自动报警模块包括光源脉冲驱动电路、光电检测与信号识别电路和报警电路,所述光源脉冲驱动电路的锁相环解码器U1的1端接电容C2,电容C2另一端接地,2端接电容C3,电容C3另一端接地,3端接地,4端接电源+UC,6端和7端之间串联一电容C1,7端接地,6端和5端串联一电阻R1,5端与三极管K1的基极之间接有电阻R3,三极管K1的集电极与电源之间接有可调电阻R2,三极管K1的发射极接有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1另一端接地;所述光电检测与信号识别电路的光电三极管K2的集电极与电源之间接有可调电阻R6,光电三极管K2的发射极接地,光电三极管K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K3的基极之间接有电容C7,三极管K3的基极与电源之间接有电阻R7,三极管K3的集电极与电源之间接有电阻R8,三极管K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K3的集电极与锁相环解码器U2的3端之间接有电容C8,锁相环解码器U2的1端接电容C5,电容C5另一端接地,2端接电容C6,电容C6另一端接地,4端接电源,5端和6端之间接有可调电阻R5,6端和7端之间接有电容C4,7端接地,8端和电源之间接有电阻R4,8端和三极管K4的基极之间接有电阻R9,三极管K4的集电极与电源之间接有电阻R10,三极管K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K4的集电极与三极管K5的基极之间接有电阻R11,三极管K5的集电极与电源之间接有蜂鸣器HXD,三极管K5的发射极接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20023218.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