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河道雨污排放口生物包治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19427.9 | 申请日: | 2006-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974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6-06 |
发明(设计)人: | 胥峥;林逢凯;杨磊;孔文龙;张金弟;宋运堂;杨颖萍;黄永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莘庄工业区经济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刁文魁;翟羽 |
地址: | 201108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河道雨污排放口生物包治理方法,是利用复合酶——生物膜——水生生物的组合技术、在河道雨污排放口设置生物包,在生物包内放置对恢复水生生物有利的复合填料,采用投加复合酶生物促进剂来激活和促进生物包内土著微生物,增强微生物在生物包内人工载体上的附着性,强化生物包对污水的降解和转化能力,提高生物包内水体的自然复氧能力,实现对河道雨污排放口无序排放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雨水冲刷物进行原位生物处理后再排入河道的治理目的。本发明能维持河道的自净能力,保持城市河道良性的生态环境,同时又不影响河道防洪泄洪功能和生态景观,是一种既保护生态环境,又节约治理成本的水环境治理方法。 | ||
搜索关键词: | 河道 排放 生物 治理 方法 | ||
【主权项】:
1、河道雨污排放口生物包治理方法,包含考察河道雨污排放口的排污情况,分析雨污排放口的自然状况的流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构建生物包、生物包生态系统建立期、生物包生态系统稳定期、生物包内引入水生动植物阶段的流程,所述流程的具体内容为:——构建生物包:根据雨污排放口排污总量和排污类别,以及雨污排放口河床和河道边坡的情况设计和构建生物包,确定复合酶生物促进剂投加剂量;——生物包内生态系统建立期:复合酶生物促进剂的投加剂量为0.01~0.1公斤复合酶生物促进剂/公斤生物需氧量,持续投加3~6个月;——生物包内生态系统稳定期:即挂膜结束后治理期,此阶段生物包内生物量和生物链基本稳定,复合酶生物促进剂的投加剂量相应减少,一般在0.001~0.01公斤复合酶生物促进剂/公斤生物需氧量的范围内;——生物包内引入水生动植物:此阶段不再投加复合酶生物促进剂,在生物包上方设置人工浮床,根据季节种植水生植物,引进底栖动物和鱼类,形成生物的多样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莘庄工业区经济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未经上海市莘庄工业区经济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10119427.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声接触式传感器
- 下一篇:中文字词典汉字字鼻检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