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应器培养海绵或其细胞生产生物硅质材料的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47516.7 | 申请日: | 2006-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0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曹旭鹏;虞星炬;金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5/06 | 分类号: | C12N5/06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宗富;周秀梅 |
地址: | 116023***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反应器培养海绵或其细胞生产生物硅质材料的方法及装置,于反应器采用天然海水、投入常规的海绵饵料微藻培养海绵或其细胞,在反应器中设置有与水平方向成45-135度生长面的附着基,海绵或其细胞可沿生长面生长,在天然海水添加有硅烷偶联剂,利用海绵组织生长运动过程中抛弃部分原有骨骼的现象进行骨针收获,或在离体海绵细胞培养体系中进行生产骨针,得到生物硅质材料。本发明涉及海绵来源生物硅质材料生产方法,通过构建海绵培养反应器,引入硅烷偶联剂,利用海绵组织块或细胞,进行具有化学修饰硅质材料的生物合成,使得海绵或海绵细胞成为生产特定生物硅质材料的“工厂”,同时也为海绵硅质骨针合成的深入应用提供了可能。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器 培养 海绵 细胞 生产 生物 材料 方法 装置 | ||
【主权项】:
1.反应器培养海绵或其细胞生产生物硅质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反应器采用天然海水、投入常规的海绵饵料微藻培养海绵或其细胞,在反应器中设置有与水平方向成45-135度生长面的附着基,海绵或其细胞可沿生长面生长,在天然海水添加有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于天然海水中的摩尔浓度为10-100μM,利用海绵组织生长运动过程中抛弃部分原有骨骼的现象进行骨针收获,或在离体海绵细胞培养体系中进行生产骨针,得到生物硅质材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10047516.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冻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涡旋式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