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气热水灶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17772.1 | 申请日: | 2006-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4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侯国山;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国山 |
主分类号: | F24C13/00 | 分类号: | F24C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5500河南省尉***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燃气热水灶,是在燃气头的上面设置灶膛,灶脖由保温水箱壁或余热回收器围成,余热回收器通过循环管与保温水箱相连通。本发明在燃气头上面设置灶膛,可增加锅的有效受热面积,使锅对热源的利用率提高,从而达到节约燃气的目的。本发明利用余热回收结构,既不增加燃气量又能在做饭的同时产生大量生活热水,还减少了大气热污染。本发明的灶膛通过烟囱与室外大气相连通,可大幅度的降低室内污染,保障用户的身体健康。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造价低,效率高,功能全,能全天提供大量热水等优点,很受用户欢迎,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热水 | ||
【主权项】:
1.一钟燃气热水灶,由灶外壳、余热回收器、保温水箱及其管道系统组成,其特征是:a.水箱(3)通过其支架(8)、(14)放在外壳(2)内,外壳(2)与水箱(3)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4)。锅支架(5)可单独制造,亦可与水箱(3)一体化制造,当锅支架(5)单独制造时,连接环(12)将它的三个支架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支架,整体支架安放在锅(6)下面的灶膛内。灶膛下部安装有燃气头(13)。锅支架(9)放在水箱(3)的壁上,锅(7)放在水箱壁围成的灶膛内,灶膛下部安装有燃气头(10)。进冷水管(15)与水箱内腔(11)的下部相连通。出热水管(16)与水箱内腔(11)的上部相连通。两个灶膛上分别盖有保温盖(17)、(18)。b.燃气头(37)固定在灶外壳(19)的腔内,余热回收器(20)固定在灶外壳(19)的上面,锅支架(21)放在余热回收器(20)围成的灶膛内,锅(22)放在锅支架(21)上面,余热回收器(20)、(25)内腔的上部通过管(23)、(28)与水箱(31)的上部相连通,余热回收器(20)、(25)内腔的下部通过管(24)、(35)与水箱的下部相连通,燃气头(36)固定在灶外壳(19)的腔内,余热回收器(25)固定在灶外壳(19)的上面,锅支架(26)放在余热回收器(25)围成的灶膛内,锅(27)放在锅支架(26)上面。水箱内安装有辅助性电加热器(33)。进冷水管(34)与水箱的下部相连通,出热水管(32)与水箱的上部相连通。c.余热回收器(38)、(44)内腔的上部通过管(39)、(40)与水箱内换热器(42)的上端相连通,余热回收器(38)、(44)内腔的下部通过管(45)、(43)与水箱内换热器的下端相连通。保温膨胀液箱的下部与管(39)相连通,上部通过管与大气相连通。d.水箱(59)及其端盖(54)、(61)可用金属或高分子材料制成,当它使用金属材料制造时,采用挤出或浇铸工艺成型,水箱两端盖与箱体采用螺旋+胶接的方式联接。当它使用高分子材料制造时,采用挤出或注塑工艺成型,水箱两端盖(54)、(61)上的环形槽与箱体(59)热熔对接(热熔插接、胶接或焊接)在一起后形成环形孔(60)、(53),环形孔与水箱壁内的孔(51)相互连通,孔(51)的横断面可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环形孔(60)、(53)分别与循环液管(50)、(58)相连通。余热回收器(47)、(63)固定在灶外壳(46)的上面,其上部通过管(48)、(49)与循环液管(50)相连通,下部通过管(64)、(62)与循环液管(58)相连通。保温膨胀液箱(52)通过管子与环形孔(53)上部相连通。e.水箱(71)及其端盖(69)、(74)可用金属或高分子材料制成,当它使用金属材料制造时,采用挤出或浇铸工艺成型,水箱两端盖与箱体采用螺旋+胶接的方式联接。当它使用高分子材料制造时,采用挤出或注塑工艺成型。水箱两端盖(69)、(74)上的环形槽与箱体(71)热熔对接(或热熔插接、胶接、螺旋连接)在一起后形成环形孔(70)、(73),环形孔与水箱壁内的孔(77)相互连通,孔(77)的横断面可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环形孔(70)、(73)分别与循环液管(68)、(75)相连通。余热回收器(65)、(78)上部通过管(66)、(67)与水箱循环液管(68)相连通,余热回收器下部通过管(79)、(76)与水箱循环液管(75)相连通。循环液加入管(72)与环形孔(73)上部相连通。f.水箱(90)带有延长接头(92),水箱(90)、(93)及其端盖(87)、(95)用金属或高分子材料制成,当它使用金属材料制造时,采用挤出或浇铸工艺成型,水箱(90)、(93)与其两端盖采用螺旋+胶接的方式联接。当它们使用高分子材料制造时,采用注塑工艺成型,水箱(90)、(93)与其两端盖采用热熔对接(或热熔插接、胶接、螺旋连接)方式联接。水箱两端盖(87)、(95)上的环形槽与箱体(90)、(93)连在一起后形成环形孔(89)、(102),环形孔与水箱壁内的孔(91)、(94)相互连通,孔(91)、(94)的横断面可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环形孔(89)、(102)分别与金属螺旋接口(88)、(103)相连通。金属螺旋接口(88)、(103)包埋在端盖(87)之内。余热回收器(80)内腔的上、下部分别通过管子(82)、(81)与余热回收器(83)内腔的中、下部相连通,余热回收器(83)内腔的下部还通过管(84)与水箱金属螺旋接口(88)相连通,余热回收器(83)内腔的上部通过管(85)与水箱金属螺旋接口(103)相连通。保温膨胀液箱(97)通过管子(96)与环形孔(102)相连通,循环液加入管(98)与膨胀液保温箱(97)的上部相连通。g.水箱(117)带有延长接头(116),水箱(114)、(117)及其端盖(112)、(120)用金属或高分子材料制成,当它使用金属材料制造时,采用挤出或浇铸工艺成型,水箱(114)、(117)与其两端盖采用螺旋+胶接的方式联接。当它们使用高分子材料制造时,采用注塑工艺成型,水箱(114)、(117)与其两端盖采用热熔对接(或热熔插接、胶接、螺旋连接)方式联接。水箱两端盖(112)、(120)上的环形槽与箱体(114)、(117)连在一起后形成环形孔(113)、(122),环形孔与水箱壁内的孔(115)、(118)相互连通,孔(115)、(118)的横断面可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环形孔(113)、(122)分别与循环液管(111)、(123)相连通。循环液管(111)通过管(108)分别与螺旋形余热回收器(107)、(128)的下端头相连通,螺旋形余热回收器(107)、(128)的上端头均与环形余热回收器(109)相连通,环形余热回收器(109)通过管子(110)与循环液管(123)相连通,螺旋形余热回收器(128)被耐火材料(127)包埋后形成灶膛,烟囱(126)的下端口与灶膛相连通,烟囱的上端口与室外大气相连通,循环液加入管(119)与环形孔(122)的上部相连通。h.水箱(117)带有延长接头(116),水箱(114)、(117)及其端盖(112)、(120)用金属或高分子材料制成,当它使用金属材料制造时,采用挤出或浇铸工艺成型,水箱(114)、(117)与其两端盖采用螺旋+胶接的方式联接。当它们使用高分子材料制造时,采用注塑工艺成型,水箱(114)、(117)与其两端盖采用热熔对接(或热熔插接、胶接、螺旋连接)方式联接。水箱两端盖(112)、(120)上的环形槽与箱体(114)、(117)连在一起后形成环形孔(113)、(122),环形孔与水箱壁内的孔(115)、(118)相互连通,孔(115)、(118)的横断面可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环形孔(113)、(122)分别与循环液管(111)、(123)相连通。循环液管(111)通过管(108)分别与螺旋形余热回收器(107)、(128)的下端头相连通,螺旋形余热回收器(107)、(128)的上端头均与环形余热回收器(109)相连通,环形余热回收器(109)通过管子(110)与循环液管(123)相连通,螺旋形余热回收器(128)被耐火材料(127)包埋后形成灶膛,烟囱(126)的下端口与灶膛相连通,烟囱的上端口与室外大气相连通,锅(124)放置在锅圈(125)上边,循环液加入管(119)与环形孔(122)的上部相连通,i.环形余热回收器(147)固定在保温灶膛外壳(160)围成的灶膛内,余热回收器(147)的横断面可为椭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多边形、不规则形,环形余热回收器(147)的上端通过管(148)与水箱端头(150)、(151)围成的空间相连通,余热回收器(147)的下端通过管(149)与水箱端头(150)、(151)围成的空间相连通,膨胀液箱(153)的下部通过管(152)与水箱端头(150)、(151)围成的空间的上部相连通,循环液加入管(154)与膨胀液箱的上部相连通,当省去膨胀液箱时,管(152)即为循环液加入管。进冷水管(159)与自来水管相连通,出热水管(157)可输出热水。烟囱(161)的下端通过保温灶膛外壳(160)与灶膛相连通,烟囱的上端口与室外大气相连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国山,未经侯国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10017772.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蒸发源装置
- 下一篇:内窥镜胃间隔术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