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河道沉积物监测点回归选择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13326.3 | 申请日: | 2006-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834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6-09-20 |
发明(设计)人: | 赵新华;黎荣;孙井梅;从月宾;郑毅;张海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G01N1/10;G01N1/28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一宁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河道沉积物监测点回归选择的方法,由5个步骤完成:(1)在排污道上初选监测点,相邻断面间距1~1.5公里;(2)对沉积物样品做干燥、研磨、消解等处理,测定特征污染物的含量;(3)采用单因子指数方法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指数大于1.0为超标因子,小于1.0为未超标因子;(4)据获得的污染物含量,计算出污染因子的相关系数矩阵;(5)将相关系数大于0.5的两个因子峰值作为监测这两种因子的最佳监测点,无相关关系的因子只将该因子的峰值作为该因子的最佳监测点。本发明通过单因子评价及统计分析可以确定河道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将两方法结合后进行排列组合,可确定重金属监测点,也可以得到针对所有重金属选择监测点。 | ||
搜索关键词: | 河道 沉积物 监测 回归 选择 方法 | ||
【主权项】:
1.河道沉积物监测点回归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完成:(1)在排污河道上初选监测点两个相邻断面间距离为1~1.5公里,选择位置为:支流入口、排污口、河道转弯处、过水断面突变部位或倒虹等设施处,每个取样断面横向采集3~6个柱样,完全混合后作为一样品;(2)对沉积物样品进行脱水、干燥、压碎、研磨至样品全部通过80~200目筛,取1.0g粉末样品用硝酸-氢氟酸-高氯酸进行消解,测定特征污染物的含量;(3)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方法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以污染因子实测值与环境质量标准中该污染因子的限值之比作为该因子的评价指数,评价指数大于1.0为超标因子,小于1.0为未超标因子;(4)对沉积物各试样污染物测定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获得的特征污染物含量,计算出污染因子的相关系数矩阵;(5)根据相关系数矩阵,将相关系数大于0.5的两个因子峰值作为监测这两种因子的最佳监测点,无相关关系的因子只将该因子的峰值作为该因子的最佳监测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10013326.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时钟树的拓扑结构优化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夹沙肉馅料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