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振幅调整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04890.9 | 申请日: | 2006-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809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6-07-26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裕久;长谷川和男;赤间英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L27/08 | 分类号: | H04L27/08;H04L27/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香兰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振幅调整电路,具有将可变电流源的可变电流分别复制到第1到第3晶体管中的第1电流反射镜单元;将可变电流分别复制到第11到第13晶体管中的第2电流反射镜单元;由第6、第7晶体管构成,复制了可变电流的第2晶体管的电流流过第6晶体管的第3电流反射镜单元;由第8、第9晶体管构成,复制了可变电流的第12晶体管的电流流过第8晶体管的第4电流反射镜单元;生成与通过串联连接第1和第2导电型晶体管构成的第7或第9晶体管的电流电平相应的输出信号的反相器单元、由第15、第14晶体管构成并且将第15晶体管的电流复制到第14晶体管中并且使第14晶体管的电流成为来自第7晶体管的吐出电流的第5电流反射镜单元;由第5、第4晶体管构成并且将第5晶体管的电流复制到第4晶体管中并且使第4晶体管的电流成为到第9晶体管的吸入电流的第6电流反射镜单元。这样,通过单纯的结构可以调整振幅电平并且能够实现经过调整的振幅电平对温度变化的稳定性。 | ||
搜索关键词: | 振幅 调整 电路 | ||
【主权项】:
1、一种振幅调整电路,调整与输入信号相应的输出信号的振幅电平,包括:可变电流源(11),其生成可变电流;反相器单元,其通过在源流电源线和汇流电源线之间将成为相互相反的导电型的第1导电型晶体管(M1)和第2导电型晶体管(M2)串联连接而构成,生成使输入信号的逻辑电平反相的输出信号;第1源流侧电流反射镜单元,其设置在所述源流电源线侧,并且在相互的控制电极共同连接的2组第1源流侧晶体管中,让一方的第1源流侧晶体管(Q6)成二极管连接,而将另一方的第1源流侧晶体管(Q7)设置在所述源流电源线和所述第1导电型晶体管(M1)之间,使与所述可变电流相应的电流流过所述一方的第1源流侧晶体管(Q6);第1汇流侧电流反射镜单元,其设置在所述汇流电源线侧,并且在相互的控制电极共同连接的2组第1汇流侧晶体管中,让一方的第1汇流侧晶体管(Q8)成二极管连接,而将另一方的第1汇流侧晶体管(Q9)设置在所述第2导电型晶体管(M2)和所述汇流电源线之间,使与所述可变电流相应的电流流过所述一方的第1汇流侧晶体管(Q8);第2汇流侧电流反射镜单元,其设置在所述汇流电源线侧,并且在相互的控制电极共同连接的2组第2汇流侧晶体管中,让一方的第2汇流侧晶体管(Q15)成二极管连接,而将另一方的第2汇流侧晶体管(Q14)设置在所述另一方的第1源流侧晶体管(Q7)与所述第1导电型晶体管(M1)的连接部分和所述汇流电源线之间,使与所述可变电流相应的电流流过所述一方和所述另一方的第2汇流侧晶体管(Q15、Q14)并且该电流也在所述另一方的第1源流侧晶体管(Q7)中流过;和第2源流侧电流反射镜单元,其设置在所述源流电源线侧,并且在相互的控制电极共同连接的2组第2源流侧晶体管中,让一方的第2源流侧晶体管(Q5)成二极管连接,而将另一方的第2源流侧晶体管(Q4)设置在所述源流电源线、所述第2导电型晶体管(M2)和所述另一方的第1汇流侧晶体管(Q9)的连接部分之间,使与所述可变电流相应的电流流过所述一方和所述另一方的第2源流侧晶体管(Q5、Q4)并且该电流也在所述另一方的第1汇流侧晶体管(Q9)中流过;根据所述可变电流调整所述输出信号的振幅电平,并且使分别流过所述一方和所述另一方的第1源流侧晶体管(Q6、Q7)的电流相等,而且使分别流过所述一方和所述另一方的第1汇流侧晶体管(Q8、Q9)的电流相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10004890.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结合的近距离通信模块
- 下一篇:同轴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