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地线防雷特种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520122421.8 | 申请日: | 2005-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8650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01-31 |
发明(设计)人: | 张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茗 |
主分类号: | H02H3/20 | 分类号: | H02H3/20;H02H3/22;H02H3/04;H02H3/0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袁庆云 |
地址: | 550415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地线防雷特种设备,它包括机壳和壳内电路板,机壳后面板上有电力线输入和输出端子,信号线输入和信号线输出端子。从室外电力和信号线同时或部分引进的雷击电,各线间就会产生高值电位差,而串连在其中的本实用新型首先可通过旁路放电消灭能产生拉弧的高电压,大幅度降低各线相电位差,再提取从主观任定到无穷大电压的一个恒值键控脉冲,触发关闭断开危险电压,于是输出就不存在了线相电位差,并且在不丢失损害原有电流电压和信号频率载体的同时,具备自动探测、自动识别、自动控制、自动复位的功能,还能做到长期自动运行重复使用,彻底解决了电源和信号同时防雷避雷和防电网失控高压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地线 防雷 特种设备 | ||
【主权项】:
1、一种无地线防雷特种设备,它包括机壳(45)和电路板(44),电路板(44)安装在机壳(45)内,机壳(45)后面板有室外电力线输入端和室外信号线输入端,电力线输出端和信号线输出端,机壳(45)前面板有绿色指示灯D1,和红色指示灯D2以及拨动开关K1,其特征在于:在电路板(44)上,后面板的室外电力火线一线输入端(29)通过电容C10与室外电力零线输入端(28)连接,室外电力火线二线输入端(30)通过电容C11与室外电力零线输入端(28)连接,室外电力火线三线输入端(31)通过电容C12与室外电力零线输入端(28)连接,室外信号屏蔽内芯线输入端A(32)通过电容C13与室外电力零线输入端(28)连接,室外信号屏蔽线输入端A(33)通过电容C14与室外电力零线输入端(28)连接,室外信号屏蔽线输入端B(34)通过电容C15与室外电力零线输入端(28)连接,室外信号屏蔽内芯线输入端B(35)通过电容C16与室外电力零线输入端(28)连接,室外电力火线三线输入端(3 1)通过电容C7与室外电力火线二线输入端(30)连接,室外电力火线三线输入端(31)通过电容C9与室外电力火线一线输入端(29)连接,室外电力火线二线输入端(30)通过电容C8与室外电力火线一线输入端(29)连接,室外信号屏蔽内芯线输入端B(35)通过电容C5与室外信号屏蔽线输入端B(34)连接,室外信号屏蔽线输入端A(33)通过电容C6与室外信号屏蔽内芯线输入端A(32)连接,同时室外信号屏蔽内芯线输入端B(35)与继电器S5的常闭输入端相连接,室外信号屏蔽线输入端B(34)与继电器S8的常闭输入端相连接,室外信号屏蔽线输入端A(33)与继电器S7的常闭输入端相连接,室外信号屏蔽内芯线输入端A(32)与继电器S6的常闭输入端相连接,室外电力火线三线输入端(31)与继电器S4的常闭输入端相连接,室外电力火线二线输入端(30)与继电器S3的常闭输入端相连接,室外电力火线一线输入端(29)与继电器S2的常闭输入端相连接,室外电力零线输入端(28)与继电器S1的常闭输入端相连接;继电器S1的常闭输出端与电力零线输出端(39)相连接,继电器S2的常闭输出端与电力火线一线输出端(40)相连接,继电器S3的常闭输出端与电力火线二线输出端(41)相连接,继电器S4的常闭输出端与电力火线三线输出端(42)相连接,继电器S5的常闭输出端与信号屏蔽内芯线输出端B(43)相连接,继电器S6的常闭输出端与信号屏蔽内芯线输出端A(36)相连接,继电器S7的常闭输出端与信号屏蔽线输出端A(37)相连接,继电器S8的常闭输出端与信号屏蔽线输出端B(38)相连接;电力零线输出端(39)又分别与变压器T1~T3,T6~T10左输入端相连接,电力火线一线输出端(40)分别与变压器T1、T6的右输入端相连接,电力火线二线输出端(41)与变压器T2的右输入端相连接,电力火线三线输出端(42)与变压器T3的右输入端相连接,信号屏蔽内芯线输出端A(36)通过串连电阻R1与变压器T4的右输入端相连接、通过串连电容C2与变压器T8的右输入端相连接,信号屏蔽线输出端A(37)与变压器T4的左输入端相连接、通过串接电容C1与变压器T7的右输入端相连接,信号屏蔽线输出端B(38)与变压器T5的左输入端相连接、通过串接电容C4与变压器T10的右输入端相连接,信号屏蔽内芯线输出端B(43)通过串接电阻R2与变压器T5的右输入端相连接、通过串接电容C3与变压器T9的右输入端相连接;变压器T1的右输出端与智能模块IC的第24脚(24)相连,变压器T1的左输出端与智能模块IC的第23脚(23)相连,变压器T2的右输出端与智能模块IC的第22脚(22)相连,变压器T2的左输出端与智能模块IC的第21脚(21)相连,变压器T3的右输出端与智能模块IC的第20脚(20)相连,变压器T3的左输出端与智能模块IC的第19脚(19)相连,变压器T4的右输出端与智能模块IC的第18脚(18)相连,变压器T4的左输出端与智能模块IC的第17脚(17)相连,变压器T5的右输出端与智能模块IC的第16脚(16)相连,变压器T5的左输出端与智能模块IC的第15脚(15)相连,变压器T6的右输出端与智能模块IC的第11脚(11)相连,变压器T6的左输出端与智能模块IC的第12脚(12)相连,变压器T7的右输出端与智能模块IC的第10脚(10)相连,变压器T7的左输出端与智能模块IC的第9脚(9)相连,变压器T8的右输出端与智能模块IC的第8脚(8)相连,变压器T8的左输出端与智能模块IC的第7脚(7)相连,变压器T9的右输出端与智能模块IC的第6脚(6)相连,变压器T9的左输出端与智能模块IC的第5脚(5)相连,变压器T10的右输出端与智能模块IC的第13脚(13)相连,变压器T10的左输出端与智能模块IC的第14脚(14)相连;智能模块IC的第1脚(1)与储备电源BAT1的负极和继电器S1~S9的左端相连接为整机公共负极,智能模块IC的第4脚(4)为正极电源端(25),智能模块IC的第3脚(3)为控制输出端(26),智能模块IC的第2脚(2)为备用控制输出端(27),储备电源BAT1的正级与拨动开关K1和继电器S9常闭输入端连接,K1的另一端接控制输出端(26)和继电器S1~S9控制线圈的右端,继电器S1~S9控制线圈的左端与整机公共负极相连接,绿色指示灯D1的正极与继电器S9的常闭输出端连接,红色指示灯D2的正极与继电器S9的常开输出端连接,绿色指示灯D1的负极,红色指示灯D2的负极均与整机公共负极相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茗,未经张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20122421.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主次油烟吸取区的吸油烟机滤油网
- 下一篇:一维X射线折衍射微结构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