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理土壤或水体砷污染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510100644.9 | 申请日: | 2005-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785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06-06-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斌;叶志鸿;蓝崇钰;束文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B09C1/10;C02F3/32;A01G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275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理土壤或水体砷污染的方法。本发明利用能超富集砷的蕨类植物斜羽凤尾蕨(Pterisoshimensis)、金钗凤尾蕨(P.fauriei)、紫轴凤尾蕨(P.aspericaulis)和齿翅井栏边草(P.multifida f.serrulata Miau),种植于待治理的土壤或水体中,活化并吸收污染土壤或水体中的砷,连续定期收割地上部,即可进行连续提取,直至土壤或水体砷含量达环境安全标准。本发明方法具有成本低、修复效率高、易于推广应用等优点,应用本发明方法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修复进程不会破坏土壤或水体生态系统,并有助于改善土壤或水体因重金属污染而引起的土壤或水体退化和生产力下降,恢复并提高土壤或水体生物多样性。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理 土壤 水体 污染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治理土壤或水体砷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植物斜羽凤尾蕨、金钗凤尾蕨、紫轴凤尾蕨和齿翅井栏边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种植于待治理的土壤或水体中,连续提取土壤或水体中的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100644.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化学气相成膜装置及其下拉机构
- 下一篇:优化模拟语音接口互通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