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保证大型结构件两侧耳轴同轴度的一体化装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510046716.6 | 申请日: | 2005-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701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5-11-30 |
发明(设计)人: | 朱立国;谭立新;马才;赵宪东;程丽;万璀钰;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1/00 | 分类号: | B23P21/00;B23K37/00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忠达 |
地址: | 125000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大型结构件两侧耳轴同轴度的一体化装焊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大型结构件合理分段、分块,耳轴预先加工并制成耳轴块,在装焊平台上利用装焊平台上预先划好的地样线,水准仪、框型水平仪、吊线锤的方法找正每个耳轴块上耳轴的两端中心,使其两个耳轴的四心同心,在每个耳轴两端安装小孔径透光板,在一侧耳轴端安装光源见证是否透光,用油顶细微调整耳轴块的位置,以透光视为两个耳轴同轴度合格,将分段与耳轴块预装,预装合格后实施一体化焊接。本发明解决了大型结构件两侧耳轴同轴度高精度要求无法或很难在机床上加工的技术难题,缩短了生产周期,简化了工艺工装,最终达到生产成本最小化。 | ||
搜索关键词: | 保证 大型 结构件 侧耳 同轴 一体 化装 方法 | ||
【主权项】:
1、保证大型结构件两侧耳轴同轴度的一体化装焊方法,其特征包括下列步骤:(1)、将大型结构件进行合理分段、分块,并分别焊接成分段结构件(1)、(4)、耳轴块(2)、(3),清楚作好每个分段结构件(1)、(4)和耳轴块(2)、(3)包括水平中心线、竖直中心线组成的十字中心线以及与其相关连接件的装配十字中心线的标记;(2)、在大型结构件一体化装焊之前,分别完成中心有内设通孔的两侧耳轴(5)、(6)外圆的精加工,要保留各耳轴(5)、(6)两个轴端上的加工基准线,即十字中心线,并将两侧耳轴(5)、(6)分别装焊在各自耳轴块(2)、(3)上,保持耳轴(5)、(6)内通孔不被遮挡;(3)、在大型结构件一体化装焊之前,制作透光板和小孔透视板,根据两侧耳轴同轴度公差范围,制作设有中心孔并有明显十字中心线标记的透光板(8)、(10)、(12)、(14),透光板分为两种,一种中心孔径为同轴度公差最大值,另一种中心孔径为同轴度公差最大值的二分之一;(4)、根据大型结构件的结构尺寸在装焊平台(7)上划好地样线;(5)、根据大型结构件的分段结构件(1)、(4)和耳轴块(2)、(3)装焊位置及预先划好的地样线在装焊平台上布设支墩(16);(6)、将装焊好的两侧耳轴块(2)、(3)放置在布设的支墩(16)上,采用设在两侧耳轴块(2)、(3)位置中间的水准仪(11)、分别设在两耳轴(5)、(6)上的框型水平仪(9)、(13)、分别设在各耳轴(5)、(6)两轴端的吊线锤(18)、(19)、(20)、(21),找正每个耳轴块(2)、(3)上耳轴(5)、(6)的两轴端中心,使两个耳轴(5)、(6)的四心同心,同时调正两侧耳轴块(2)、(3)上两耳轴(5)、(6)外轴端面的工艺控制间距;(7)、在两耳轴找正的基础上,按各耳轴(5)、(6)两个轴端面上的十字中心线均安装上中心孔径为同轴度最大公差值二分之一的透光板(8)、(10)、(12)、(14),使透光板的十字中心线与耳轴的十字中心线重合,并且用胶带纸固定及密封,同时将光源(35)对准一侧的耳轴(6)安装,将透光保护管(28)连接在两耳轴(5)、(6)的内侧轴端并密封;(8)、两侧耳轴块的找正及辅助设施安装后,见证是否透光,见证时可采用透视板(36)上小孔从光源(35)对侧的耳轴(5)轴端观察、再以油压千斤顶工具细微调整两侧耳轴块(2)、(3)的位置,最终以透光确定两侧耳轴同轴度合格,此时将耳轴块(2)、(3)与支墩(16)、装焊平台(7)连接固定,最后在两耳轴(5)、(6)换上中心孔径为同轴度公差最大值透光板,取代中心孔径为同轴度公差最大值二分之一的透光板;(9)、两侧耳轴块(2)、(3)确定位置后,将分段结构件(1)、(4)放置在装焊平台(7)布设好的支墩(16)上与两侧耳轴块(2)、(3)预装,其分段结构件(1)、(4)与支墩(16)之间放置有在水平方向力作用下可进行微调分段结构件(1)、(4)水平位置的龟形调整仪(34),于装焊时减轻对两侧耳轴块(2)、(3)作用力;(10)、两侧耳轴块(2)、(3)与分段结构件(1)、(4)预装完成后,由多名焊工分别沿各合拢口处同时、同速、相同部位开始用同一焊接工艺以预先拟好的焊接顺序进行一体化装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046716.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