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熔内模管类零部件液力外压成形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510046511.8 | 申请日: | 200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868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6-1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士宏;王忠堂;王本贤;尚彦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1D26/02 | 分类号: | B21D26/02;B21D37/1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熔内模管类零件液力外压成形方法及装置,应用于复杂管类件液压成形领域。该方法先加工出可熔内模具;然后将管坯料置于可熔内模具表面上;再对密封的液压室加压到预定值,使管坯料变形;变形结束后,加热使内模具熔化。该装置的可熔内模具和外模具为同轴、内外设置结构,可熔内模具外侧成形区域设有液压室。该发明的优点:加工零部件由内模具形状决定,内模具可以由铸造、注塑等工艺加工制造;成形过程不需要两端或多端轴向进给;改变了应力状态,提高了材料可成形性;外部施加液压,降低成形压力,液压系统简单;内模具材料选取可熔化材料且可重复使用,模具成本低、制造容易;可以加工任意复杂形状管类件,而且很容易除去内模。 | ||
搜索关键词: | 可熔内模管类 零部件 液力外压 成形 方法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可熔内模管类零部件液力外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液力外压成形工艺加工管类零部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先加工出与零件相同尺寸和形状的可熔内模具(3);(2)将管坯料(2)置于尺寸相当的可熔内模具(3)外表面上,两端固定封住;(3)然后将管坯料(2)和可熔内模具(3)一起放入可以加压的外模具(6)中,并密封;(4)对密封的液压室(5)加压到预定值,使管类件完全成形;(5)卸压,取出加工件(4);(6)将加工件(4)端部切掉,加热至可熔内模具(3)的熔点温度,使内模熔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046511.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