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弧菌病的鞍带石斑鱼苗培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510033469.6 | 申请日: | 2005-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0370894C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庄余谋;黎祖福;庄杰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余谋;黎祖福;庄杰贵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潘伟健 |
地址: | 518121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弧菌病的鞍带石斑鱼苗培育方法,其特征是在鱼苗孵化后第5~10天及鱼苗孵化后第10~16天分两次浸泡抗弧菌病疫苗,疫苗的质量浓度依次是1.0~2.0mg/L和0.5~1.2mg/L,二次浸泡免疫时间间隔为5~8天,并将鱼苗饵料中的轮虫、卤虫在含小球藻30~50万个细胞数/mL和W3不饱和脂肪酸质量浓度0.03~0.06mg/L的水中强化培养,轮虫、卤虫经强化培养6~8小时后才投喂给仔稚鱼。通过本发明培养的鞍带石斑鱼苗,1~3日龄鱼苗培育的成活率76.4%~80.2%,5~10日龄鱼苗培育的成活率68.1%~72.3%,10-15日龄鱼苗培育的成活率50.2%~53.6%、15~25日龄鱼苗培育的成活率42.7%~47.3%;对弧菌的抗病率达65.2%~72.6%。 | ||
搜索关键词: | 弧菌 石斑鱼 培育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抗弧菌病的鞍带石斑鱼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的步骤:环境控制:育苗池消毒,换水与过漓,吸污,从仔鱼孵出到仔稚鱼30日龄,每天向育苗池加入小球藻至30~50万个细胞数/mL与W3不饱和脂肪酸至质量浓度0.03~0.06mg/L,控制水温为25~28℃,盐度为质量分数2.7%~3.1%,pH值为7.9~8.5,D0值为6.0~6.8mg/L,所述的养鱼池消毒是用二氧化氯兑水成质量浓度3~6mg/L后全池泼洒;所述的换水与过漓是在仔鱼破膜孵出后除去水表层的粘膜,并用0.15~0.18mm孔径的筛网进行微流水的换水与过漓,仔鱼4~10日龄换水量为总水量的25%~35%、11~20日龄换水量为总水量的35%~45%、21~30日龄换水量为总水量的45%~100%、30~40日龄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00%~200%;所述的吸污是在7~15日龄时隔1~3天吸污1次,16日龄以后每天吸污1~2次;饵料强化:鱼苗饵料:当仔鱼开口至12日龄时含牡蛎受精卵或担轮幼虫15~20个/mL;当仔鱼8~20日龄时含轮虫5~10个/mL;当仔鱼15~20日龄时含卤虫无节幼体2~5个/mL;当18日龄至出苗时含桡足类0.5~2个/mL,所述鱼苗饵料中的轮虫、卤虫要在含小球藻30~50万个细胞数/mL和W3不饱和脂肪酸质量浓度0.03~0.06mg/L的水中强化培养,轮虫、卤虫经强化培养6~8小时后才投喂给仔稚鱼;鱼苗培养:弧菌病疫苗浸泡鱼苗,共进行两次浸泡免疫,第一次是在鱼苗孵化后第5~10天,浸泡免疫疫苗质量浓度为1.0~2.0mg/L,第二次是在鱼苗孵化后第10~16天,浸泡免疫疫苗质量浓度为0.5~1.2mg/L,二次浸泡免疫时间间隔为5~8天;仔稚鱼培育密度控制为0.3~9.3万尾/m3,并随着个体长大将培养密度分稀,培养密度控制是1~3日龄9.3~8.5万尾/m3,5~10日龄4.0~3.5万尾/m3,10~15日龄0.7~1.3万尾/m3,15~25日龄0.3~0.7万尾/m3;在仔稚鱼35日龄时按大小分级过筛。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余谋;黎祖福;庄杰贵,未经庄余谋;黎祖福;庄杰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033469.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