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间激光通信运动双终端远距离传输模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510023202.9 | 申请日: | 2005-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658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5-08-24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人;万玲玉;曲伟娟;王利娟;许楠;栾竹;刘德安;周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10/08 | 分类号: | H04B10/08;H04B10/10;G02B2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泽纯 |
地址: | 201800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空间激光通信运动双终端远距离传输的模拟装置,其构成是双通道对称系统:第一被测激光通信终端发射波长为λ1的光束依次经过第一傅立叶透镜、第一波分透反镜、第一光学成像放大器、扫描双面反射镜、第一反射镜、第二光学成像放大器、第二波分透反镜、第二傅立叶透镜到达第二被测激光通信终端;第二被测激光通信终端发射波长为λ2的光束依次通过第二傅立叶透镜,第二波分透反镜,第三光学成像放大器,扫描双面反射镜,第三反射镜,第四光学成像放大器,第四反射镜,第一波分透反镜,第一傅立叶透镜抵达第一被测激光通信终端;该装置可在实验室实现两个被测通信终端的相互远场运动,可应用于卫星激光通信终端的捕获、跟瞄和通信性能的检测与验证。 | ||
搜索关键词: | 空间 激光 通信 运动 终端 远距离 传输 模拟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空间激光通信运动双终端远距离传输的模拟装置,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第一被测激光通信终端(1.1)和第二被测激光通信终端(1.11),自第一被测激光通信终端(1.1)发射波长为λ1的激光光束先经第一傅立叶透镜(1.2),透过第一波分透反镜(1.3),通过第一光学成像放大系统(1.4),由扫描双面反射镜(1.5)的第一反射面反射,第一反射镜(1.6)反射,通过第二光学成像放大系统(1.7),第二反射镜(1.8)反射到第二波分透反镜(1.9),经第二波分透反镜(1.9)反射后的光束再通过第二傅立叶透镜(1.10)抵达第二被测激光通信终端(1.11);第二被测激光通信终端(1.11)发射激光波长为λ2的光束先通过第二傅立叶透镜(1.10),透过第二波分透反镜(1.9),通过第三光学成像放大系统(1.12),由扫描双面反射镜(1.5)的第二反射面反射,经第三反射镜(1.13)反射,通过第四光学成像放大系统(1.14),再由第四反射镜(1.15)反射到第一波分透反镜(1.3),经第一波分透反镜(1.3)反射后的光束再通过第一傅立叶透镜(1.2)抵达第一被测激光通信终端(1.1);所述的第一波分透反镜(1.3)对波长为λ1的激光高透,对波长为λ2激光高反,所述的第二波分透反射镜(1.9)对波长为λ1的激光高反,对波长为λ2激光高透;第一反射镜(1.6)和第二反射镜(1.8)对于λ1光束高反,第三反射镜(1.13)和第四反射镜(1.15)对于λ2光束高反;扫描双面反射镜(1.5)的第一反射镜面对于λ1光束高反,第二反射镜面对于λ2光束高反;第一傅立叶透镜(1.2)的焦面位于第一光学成像放大系统(1.4)的物面上,第二傅立叶透镜(1.10)的焦面位于第三光学成像放大系统(1.12)的物面上;第一光学成像放大系统(1.4)的像面位于第二光学成像放大系统(1.7)的物面上;第三光学成像放大系统(1.12)的像面位于第四光学成像放大系统(1.14)的物面上;所述的扫描双面反射镜(1.5)处于第一光学成像放大系统(1.4)的像面上和第三光学成像放大系统(1.12)的像面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023202.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