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电化学电极表面固定三联吡啶钌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510017159.5 | 申请日: | 2005-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752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6-03-29 |
发明(设计)人: | 汪尔康;孙旭平;董绍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 |
代理公司: | 长春科宇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马守忠 |
地址: | 130022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电化学电极表面固定三联吡啶钌(Ru(bpy) 32+)的方法。将Ru(bpy)3 2+和柠檬酸根阴离子保护的贵金属纳米粒子的水溶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得到了Ru(bpy) 32+-贵金属纳米粒子聚集体悬浮液,然后把此聚集体悬浮液固定在表面巯基化的电极表面。该方法简单易行,制备的电极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电化学发光性能,因而在固态电化学发光检测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化学 电极 表面 固定 三联 吡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在电化学电极表面固定三联吡啶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步骤和条件为:将导电玻璃或贵金属电极在10%(体积百分含量)硅烷化试剂或双巯基分子的乙醇溶液中放置10小时,然后取出并晾干,得到表面巯基化的电极;将Ru(bpy)32+和分散在水中的柠檬酸根阴离子保护的贵金属纳米粒子按照摩尔比1∶0.3-3混合,得到生成了大量Ru(bpy)32+-贵金属纳米粒子聚集体悬浮液;把此聚集体悬浮液5-25μL滴在表面巯基化的电极表面并在室温下放置0.5-2个小时,制备得到了表面有Ru(bpy)32+-贵金属纳米粒子膜修饰的电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017159.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住宅楼并联变压拔气排气道结构
- 下一篇:冰箱门的把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