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外碳硫分析仪的燃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410053369.5 | 申请日: | 2004-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587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5-03-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珠;朱艳;张磊;施学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德凯仪器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3D14/46 | 分类号: | F23D14/46;F23D14/00;F23D14/70;G01N1/28;G01N21/35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泽纯 |
地址: | 20008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碳硫分析仪的燃烧装置,该装置包括:燃烧炉、燃烧炉头、分析气体过滤头。其特征是:1.采用在燃烧炉头部载氧,改变了燃烧炉头内分析气的流动方向,使金属丝刷和金属丝过滤网不容易被烧坏,不会影响仪器的正常运行;2.坩埚托、坩埚托盘与气缸杆头之间采用同锥体和锥面配合活动联结,给放置样品带来方便,同时坩埚托盘的灵活取放,使其倒灰非常方便;3.排尘管道和载氧管道完全分开设置,避免了载氧管道堵塞。本发明使得红外气体分析燃烧装置状态稳定,分析结果数据长期稳定。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分析 燃烧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红外碳硫分析仪的燃烧装置,包括:燃烧炉(1)、燃烧炉头(2)、分析气体过滤头(3);燃烧炉由外壳(101)和燃烧管(103)中间夹有夹层104构成,燃烧管的外围缠绕有高频线圈(102);燃烧管内有放置样品的坩埚(4),坩埚由坩埚托(5)支撑至燃烧管的高频线圈缠绕部位,其特征在于:燃烧管的上端与燃烧炉头(2)联接,燃烧管的下端与过渡壳体(6)联接,该过渡壳体中有一90°转弯通道(601),该通道通过管道(7)与气体过滤头(3)联接;所说的燃烧炉头(2)包括:上壳体(201)、下壳体(202),上、下壳体构成一个可安装气缸(203)、气缸杆(204)、燃烧管清扫刷(205)和吹氧嘴(206)的轴向通道(207),该通道与燃烧管(103)相通;上壳体有一横向吹氧通道(208),气缸杆侧面开有一孔(209),该孔通过气缸杆的上下移动将吹氧通道与气缸杆内通道垂直相通联接,气缸杆的尾部装有吹氧嘴(206),由此构成一个通过吹氧通道、气缸杆通道和吹氧嘴向燃烧管吹氧的通道;燃烧管清扫刷(205)设置在吹氧嘴(206)的上面、气缸杆(204)的外围;在下壳体有一横向载氧通道(210),该通道与轴向通道(207)垂直相通;燃烧管清扫刷(205)和过滤网清扫刷(301)分别通过气缸杆(204、306)与气缸(203、302)联接;坩埚托盘(8)是一个双层锥体结构,过渡壳体(6)与坩埚托盘(8),坩埚托(5)和坩埚托盘(8)之间是通过锥体与锥面的密封活动联接,坩埚托盘(8)与气缸杆(9)也是通过锥体与锥面的活动联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德凯仪器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上海德凯仪器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410053369.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