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滩涂贝类的中间育成方法及所用中间育成设施无效
申请号: | 02132835.8 | 申请日: | 200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478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4-03-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范;阙华勇;刘晓;阎喜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宗富;周秀梅 |
地址: | 26607***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适用于滩涂贝类的中间育成方法及所用中间育成设施。它采用上升流循环式中间育成设施,利用上升流使滩涂贝类的种苗在系统内呈微悬浮的状态,进行菲律宾蛤仔等滩涂贝类的中间育成;所述中间育成设施为上升流循环式结构,由苗种悬浮保养设施、海水循环设施、蓄水沉淀净化设施和饵料培育设施四个相互关联的子设施组成,苗种悬浮保养设施通过海水循环设施从上部与蓄水沉淀净化设施相连通,蓄水沉淀净化设施通过海水循环设施与苗种悬浮保养设施的下部再相通,形成上升流循环工作方式。本发明能实现滩涂贝类特别是菲律宾蛤仔健康苗种全人工培育过程中高效、安全的中间育成,使其成活率、生长速度及培育的种苗密度都有显著提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滩涂 贝类 中间 育成 方法 所用 设施 | ||
【主权项】:
1.一种适用于滩涂贝类的中间育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上升流循环式中间育成设施,利用上升流使滩涂贝类种苗在培育系统内呈微悬浮的状态,在种苗中间育成阶段,实现高密度条件下的高成活率快速生长;具体操作可以为:将壳长达230μm或以上、进入底栖生活3~5天的滩涂贝类种苗,转移到上升流循环式中间育成设施;每2~3天补充单细胞藻类饵料,补充的饵料量占循环水体的1/5~1/4,饵料密度为3~5百万细胞/ml;以上升流循环方式保持中间育成设施水的流通,培育的海水经砂滤、清洁,去除原生动物、病原生物以及有机颗粒;每隔5~10天检查种苗的存活和生长状况,去除死亡的个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02132835.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